33.北伐开始(3 / 4)

来这么简单。

此局,从一开始,就是他们输区别只在于输的有多惨

阳谋者,因势利导,基本无解。

沈舒第一次觉得面对太子有一种无力感。

太子三师多年的教导和雍帝的栽培,确实没有白费。

比起太子,她就只是小聪明。

她且有的学呢。

盂兰盆会后两日,雍帝颁布北伐诏,命临川王都督北讨诸军事,太子太傅陆稷都督副军事,率大军屯洛口,大举出兵北伐。此次北伐,雍帝供调北徐、青、冀、司司等八州诸兵,器械精良,军容尤甚,为南朝百年之未有。

雍帝为临川王送行当日的乐声,沈舒在显阳宫都能听到。

她站在显阳宫的石阶上,眺望着远方,目之所及也不过是显阳宫的宫墙。

沈舒觉得没意思,转头回了殿内。

袁皇后在处理宫务,见到沈舒兴致不高地回来,摇头失笑“大军出行祭祀,不去也好。”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戎便是战争,战争前的祭祀,颇为血腥,即便大雍已经不像春秋战国时期喜欢以人命祭旗,但还是会当场宰杀牛羊牲畜。

沈舒觉得没什么,但袁皇后作为士族女别说是杀人,就连斗兽都觉得血腥,自然也不喜这样的祭祀场面。

她没有反驳袁皇后的话,而是听着袁皇后处理宫务。

她发现皇后处理起宫务来颇有些女强人的气质,雷厉风行。不过袁皇后倒并不事必躬亲,甚至连大长秋送上来的账本也很少过目,她身边有专门的人核算。

重点是雍帝的后宫并不是后世那般女官和妃嫔体系完全分开,时下的妃嫔和女官都是雍帝的妾室,基本上都被临幸过,这倒是让沈舒有些意外。

不过袁皇后给她解释了周礼,沈舒才知道原来自古以来妃嫔就不止是要侍奉帝王,更兼具很多职责,主持宫中庆典,教导女子,接待外事等等,这些都是宫嫔的职责。

只从沈舒进宫的这几日来看确实如此,宫嫔要每日给袁皇后汇报宫务,就连盂兰盆会也是由袁皇后总理,宫嫔协力,再同礼部共同操办的。

甚至她还见过宫嫔轮流教授宫人织布纺丝。

沈舒觉得清宫剧大概是对妃嫔生活的最大误解。

她对宫务倒是不太感兴趣,因为南雍内庭之物基本上都由少府供用,而令她感兴趣的则是少府。

少府,历代为帝王掌管私库的机构,沈舒这种历史盲对它并不熟悉,但对它出品的东西十分熟悉,因为它出品的刀剑兵器都会被冠以“尚方”二字。

后世鼎鼎大名的尚方宝剑便是少府出品。

不过电视剧中的尚方剑有些被神化了,大雍的尚方剑就是少府出品的剑,帝王给臣子赏赐少府出品的刀剑兵器是一件很稀松平常的事情。

袁充书房里就挂着一把尚方剑,据说沈靖除了尚方剑,还有尚方刀、尚方枪、尚方戟。

她当时听的时候,嘴角都抽了抽,不知道的还以为尚方是个品牌,搞批发的那种。

不过不管怎么说,少府出品的东西基本上都代表了当世的最高水准。

令沈舒动心的是少府的工匠。

无论什么年代,最珍贵的都是人才。

当晚沈舒回袁家的时候还和袁充说起少府之事,袁充却是笑道“少府匠人确实有巧夺天工之能,但士族数百年积累也不是浪得虚名。”

“近百年王朝更迭三次,能庇护百姓不是王族而是士族,士族的工匠未必就比少府差。”袁充十分自信,甚至有些自傲。

沈舒明白,这就是士族的底气。

“你招揽的那些工匠若是不行,从袁氏选人就是。”袁充不在意道。

“多谢阿翁。”沈舒笑着道谢。

之后袁充又从一个木盒中拿出一封信递给沈舒“你阿耶给你的家信。”

沈舒闻言大喜,当着袁充的面直接拆开。

写给她的家书,沈靖用了极为工整的楷体,用字也都是简单易懂,沈舒也大部分都认识。

说是家书,其实也只有短短两页纸,一是嘱咐她要听袁充和袁皇后的话,二是告诉她自己收到了平安符,颇为感念,最后就是很有魄力得保证已经会拿下彭县给她做封邑。

看来沈靖确实疼爱女儿,也不难讨好。

她松了一口气。

在这个时代,沈靖绝对算是一个还不错的父亲了。

看来,她手上能握住的牌不算太遭,甚至还可以称得上一句不错。

“你阿耶又给你送来了两万钱。”袁充道。

沈舒嘴角的弧度更大了些。

“阿翁,此次北伐大人会有危险吗”沈舒有些担心地问道。

“他又不冲锋陷阵。”袁充安慰道,虽然这么说,但是哪次战争不死几个大将

沈舒皱眉“若是北伐失败,大人会不会被陛下拿来给临川王顶罪”她其实更担心的是这个。

袁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