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还借此提出了“真唯识量”之论,邀灵山诸佛来辩。
到此。
还在琢磨“唯识论”的观音菩萨忽惊觉,此才是三藏真正意图。
这唐三藏,当真是欲要在佛法,压服灵山众僧啊
不多时
原本关闭着的大雄宝殿之门,缓缓开启。
守门的伽叶与阿傩连忙起身,正要入内时,却见佛祖送出了一张法帖在他们面前,而后便听到了佛祖之言“三藏出论,邀灵山众僧辩之,可破论者,即入大殿。”
而后,那法帖便化出千百分身,散落于灵山各处。
伽叶与阿傩共看一张,只见上面写着
“宗真故极成色,不离于眼识
因自许初三摄,眼所不摄故;
喻犹如眼识。”
难。
一眼见难。
别说破论,即便是想要弄懂三藏法师此论中的内涵,便已然极为不易。
此题,非精修佛法之高僧,不能并论。
伽叶与阿傩对视一眼,默契十足的他们却并没有从对方眼中看到为难之意,反而是见到了许些窃喜
出现这样的情绪,倒也不是因为其他,正是这“论题”送到他们面前之后,可以名正言顺的不进去大雄宝殿了佛祖,不是我们师兄弟两个不回去,实在是我们两个佛法低微,不能破三藏法师之论题。
此论之成,还是立足于“唯识论”之上。
除“万法唯识”之外,亦见五位百法,分为心法、心所法、色法、不相应行法、无为法等五位,其五者皆不离识,即唯识所现。
大雄宝殿之中,诸佛与菩萨们已经开始同三藏辩法。
其中先有清净大海众菩萨、药王菩萨、宝胜菩萨、大威德菩萨等十数位菩萨出班,后有功德华佛、旃檀光佛、广主严佛与须弥光佛等四佛应辩,但最后都败下阵来,且甘拜下风。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