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之上,赫然是一个大钟。
不,仔细看,应该是一张大钟。
方淮没这个条件做出一個原样的大钟,于是坐车去广告店,打印了一张汉旺大钟的图案,挂到了厂区顶层。
上面,显示的时间,是两点28分。
旁边楼房挂着的一张破烂做旧的广告牌上的标语,则显示着日期
距离奥运开幕式还有88天。
太熟悉了。
去过的人,都能感觉到一股荒凉扑面而至。
二中队的人看着那两张大海报,笑容都凝固了。
远处状态还算好的何志军,还在安全员那里登记中队的名字和到达时间,抬眼这一看,感觉心都漏了一拍。
“到达时间填12点32分,序号一,前面安顺单独到达的那个,不算,你们是第一个到达的中队。”
安全员还以为他不会写,提醒道。
但发现面前的人没动。
抬头,发现到达的贵阳特勤二中队,都没动,静静凝视着厂区。
方淮这一下,彻底戳烂了他们的心防。
只有几个新兵走了过来。
韩勇看着那海报问道
“方淮,奥运开幕是8月8号吧昨天我看新闻了,还有四十几天88天是地震那天”
方淮点头“地震的前一天,我们在震区的很多地方都看到了这样的海报,还没来得及更换,就地震了。”
“哦”几人恍然。
其他的人也回过神来。
心潮澎湃。
其实刚才他们很想对张中庭喊一声“首长,下命令吧”
随后就冲进“震区”施救。
但大家也反应过来了,这是演习。
“演习多久开始”郝成斌问道。
方淮拄着拐杖抬起手腕看了一眼,道“应该很快了,你们的出发编号是多少”
“十二。”孔祥忠道。
方淮内心再次震惊。
后面的张中庭也愣了一下。
出发12,到达1,沿路超过了11个中队。
一提这个,孔祥忠立马有些不忿地指着前面到达那个兵,道
“他们中队是第一个出发的刚才看我们超上来了,队伍都解散了分开跑,他跑在最前面抢第一,我们都追吐了”
话音落下,厂区门口,几个零散的士兵又到了。
再后面,是“一二三四”的口令声,安顺特勤也到了。
这时候就看出了体能差距,一些还能捂膝喘气,一些到了地方就扑通倒地上了。
还好,没有脱水的,导演部也没这么残忍,沿途跟马拉松似的设立了补给站,因为是中午饭点奔袭,除了矿泉水,还有小面包。
讲道理,前世方淮都不知道那些方便小面包这么难吃,有谁会买。
这一世参加了几次有补给的活动才知道,只要政府和部队不倒闭,这些玩意总有市场。
“到里面划线区休息吧等人全到了,消防车会放过来,演习才会展开”
方淮叫过来一个临时负责后勤保障的的机关兵,带他们去休息。
真正的保障机关还没到,现在总队还没有战勤保障支队,不过培训基地的训练处会作为此次的后勤保障组。
处长杨永华也会到。
这次,熟人会很多啊。
方淮心里正感慨着,郝成斌笑了笑,道
“这次熟人可多,你在这等着看看,谁来了。”
方淮一惊。
我靠,读心术
不过,郝班长说的熟人方淮大概猜了猜,也有了些端倪。
一点,中午的日头正高。
各个中队通知出警的时间是根据到这里的距离来控制的,有早有晚,但算上路况,到达步行出发点的时间,前后相差也应不超过四五十分钟。
队伍,一支支到达了。
方淮端了一张找指挥部借来的折叠椅坐在厂区门口的登记处,也是最显眼的路口,戴着找老张驾驶员邱班长借来的墨镜,看着到达的部队,一副检阅的模样,对着每个经过的熟人打招呼。
挺热,他却觉得微风扑面。
看着一张张熟脸惊诧的模样,爽啊。
指挥部的好几个领导也认得方淮,即使之前不认识,今早经张中庭介绍,也认识了,知道这小子是张中庭的亲外甥,而且战功赫赫,即使路过厂区门口看到他在这儿大咧咧的骚包,也没说什么,还会笑着调侃他两句。
争气的兵,有争气的待遇。
方淮也心安理得伤员嘛,坐会儿就是坐的地方,有点显眼
来往的人看着他,有些个认识他的,估计参加过比武,指着他跟战友小声bb,留下一片卧槽,方淮也不以为意。
“六班长”方淮抬手。
“卧槽,小方”
新兵团的六班长杨辉刚赶到,气都还没喘匀,看到座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