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才能见着。
小辈们没有那么多政治任务,除了玩还是玩,京城没有那么大的地盘给他们耍,不管是阿哥格格还是王爷贝勒都玩儿疯了。
木兰秋狝多年未曾举行,蒙古各部都盯着朝廷的动静,他们没本事和朝廷对抗,但是隔壁准噶尔部有啊,要是准噶尔和朝廷打了个两败俱伤,他们不就能趁势恢复自由身了吗
万万没想到,准噶尔部噶尔丹策零一死直接陷入内乱。
万万没想到,朝廷的气势比之前木兰秋狝更吓人。
以前较量是刀枪剑戟,现在可好,怎么连火器都扛了上来,这是恐吓他们还是恐吓他们还是恐吓他们
他们只是想象着恢复自由身,这不连话都没敢说吗,怎么就动起枪炮了呢
都说准噶尔的枪炮威力大,还有老毛子那边偷偷支援的厉害武器,但是怎么感觉朝廷现在的武器更厉害
不是说朝廷连准噶尔的鸟枪都仿造不出来吗消息谁传出来的这还不得以死谢罪
难怪盛京那边最近神神秘秘的换枪换炮,还遮遮掩掩的不让他们发现,这么大的事儿的确不能让他们发现,他们要是提前有了准备,之后怎么会不长眼的上去挑衅送人头
如此狡诈,不愧是朝廷。
他们聪明的蒙古人才不上这个当。
蒙古各部王公私底下嘀嘀咕咕,就爱那打定主意不让朝廷的奸计得逞。
不就是想让他们送人头吗,他们就不送。
只要他们老老实实安安分分,朝廷也没理由打他们。
木兰之行圆满成功,乾隆皇帝非常满意,打道回府的时候腰杆都比来时挺直了几分。
好吧,人家的腰杆就没有不直过。
从入秋到深秋,从深秋再到入冬,时间过的飞快,转眼间就是一年又一年。
这些年海上贸易飞速发展,朝廷的水军有足够的钱财撑腰发展更是迅速,平时护送商队出海,在铁拳的威力之下,沿海百姓再也没抱怨过倭寇来袭,只感慨再也没有倭寇敢到海边作祟。
朝廷的水军底气十足,将领各个看热闹不嫌事儿大,有事儿没事儿就去出去巡逻,看到疑似倭寇的船只二话不说上去就打,打的倭寇哭爹喊娘不敢出海。
今儿心情好,追击倭寇上岸打他们老家。
明儿心情不好,追击倭寇上岸打他们老家。
今天家里有喜事,追击倭寇上岸打他们老家。
明天家里有丧事,追击倭寇上岸打他们老家。
打的隔壁倭人恨不得一天三次上书朝廷表忠心,别说悄悄派船只骚扰商队,他们连不挨揍都保证不了,哪儿还有功夫干别的。
不是他们怂,实在是对面拳头太狠,他们实在扛不住啊。
第78章
海外形势变化迅速,大清内部更是一天一个样,如果这个时候有穿越者过来,他们大概率看不出这是大清。
这是个古代封建社会,方方面面却都透着些古怪,怎么看都不像是正经的古代。
不科学的事情都发生了那么多,不在乎再多点不正经,不正经才好,不正经才显得小果亲王这趟没白来。
在不正经的引导之下,沿海一带的变化最大。
海上的收益超出所有人的想象,内务府、户部、工部名下都挂着产业,年底各部尚书和内务府大臣关起门来算账,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一年的税收比本朝初年五年加起来还要多。
难怪洋人前赴后继往他们这儿来,这句话他们已经说累了,但是不耽误他们后来居上。
钱啊,都是钱啊,没有人会和钱过不去。
面子的确重要,但是当钱多到一定程度,什么“商乃贱业”都是废话,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朝廷那么多政策实施下去都需要钱,只要能赚到足够的钱,朝廷亲自下场经商根本不算什么。
因为海外市场太赚钱,皇帝和大臣们商量了好几天,最终在年前封印之前作出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从年后开始,百姓田赋全免。
不再是以前哪儿受灾开恩免几年赋税,而是大清境内田赋全免,老百姓种出来的粮食全部都自己留着,有余粮的话可以卖给官府,价格不会太高但也肯定不会低。
如果有老农能种出稳定且产量高的粮种,什么都别说了,赏
免除田赋的政令下来,有地种的农民都振奋了起来,又正好遇上好年景,各大粮食产地的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只要能继续保持,让全大清的百姓都吃饱肚子绝对不是梦。
海外的财富令人震惊,不少人都生出了“世界那么大,他们想去看看”的想法,不只有商人,还有许多衣食无忧的读书人。
他们以前忽略只专注于脚下这片土地,忽略了海外也有大片疆土等待他们涉足,朝廷水军强盛,出海的大船也坚固安稳,只要不是遇到大风暴,不管漂到哪儿都不怕。
能交流的话他们就以礼相待,不能交流的话就先用拳头打,打服了愿意交流然后在以礼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