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自己人,有些东西在海外平平无奇或者无人在意,没准儿就能戳中他们的喜好,西洋商人不会带他们觉得没有利润的商品,大清的行商会啊。
外国人懂什么审美,好东西还得他们自己人过去挑才行。
京城是大清的心脏,全天下的权贵几乎都集中在这小小一座城中,海上贸易放开之后来京城置地开铺子的商人越来越多,这下外城想不扩建都不行。
这几年官道修的多,实打实的利益官府和商人都能看到,那些商人为了往来间的速度更快甚至愿意争先恐后的捐钱来修路,忙的工部上下连个歇息的时间都没有。
工匠劳力拿钱干活不相干了直接辞工,工部的官员就那么多,今天不干明天也得干,只要朝廷不增派人手,拖延到什么时候活儿都是他们干。
按照惯例他们也不是不能拖延,朝廷办事底下人不能催是惯例,毕竟越催越慢,懂事儿的都知道该怎么办。
架不住这事儿不光下面催上面也催,那么多人盯着他们想偷懒都不行,只能加班加点的干活。
往好处想,好歹俸禄和赏赐加起来对得起他们的辛苦。
钱足够,人手足够,城池的扩建速度快的超乎人的想象。
弘曕以为以现在的条件来算,扩建京城那么大的工程得干个十几二十年才能干完,但是看现在的速度,最多三年大体就能完成。
恍恍惚惚jg
书上写的满人刚入关继承前朝的京城后光修修补补就补了十四年才勉强修补完,新建城池的工作量比修补旧城大多了,怎么可能那么快完成
然后他就被侄子们拉着科普说历史上隋唐长安城从开建到结束只花了十个月的时间,甚至不到一年,他们这建城速度还是慢的呢。
只能说又长见识了。
那么大的长安城,从开建到结束只花了十个月,这得耗费多少人力才能这么干
仔细想想,他们现在的人口比隋唐时多多了,能分出更多人来干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建起一座城很正常。
基建狂魔初见雏形,嗯,很牛逼。
扩建出来的地方都是朝廷的,有房有地的怎么着都亏不着他们,房子还没盖出来完已经卖的七七八八。
怎么说呢,幸好这年头没有烂尾楼。
还有就是,不管哪个年代有钱人都很多。
马车到前门大街外面就得停下来,里面人太多,马车进去不方便,不如直接走着进去。
永璧是个小话痨,走路也堵不上他的嘴,仗着自己口才好消息灵通小嘴叭叭叭从来没停过,“幺叔你知道吗,那些传教士好像察觉到了危机,最近一有机会就往宫里送东西,生怕他们没有利用价值后被赶出大清。”
永璜补充道,“汗阿玛被他们找烦了,他们现在已经转移目标去给玛嬷送东西了。”
永琏撇撇嘴,“本来以为是什么好东西呢,结果都是他们自认为的好东西。”
仨侄子一人一句开始吐槽,显然都看不上西洋传教士最近送上来的东西。
他们自己有更好的,何必去看传教士献宝,别以为他们看不出那些传教士的意思,不就是觉得他们大清什么都没有,什么东西都是西洋好吗。
惯的他们。
就去年万寿节,北京城的二十二个传教士联名上贡,都是些西洋奇巧,陡一看很巧妙,不到三天造办处就造出了一模一样的东西出来。
那些传教士不服气,前不久又送进宫两件新的贡品,一个是望远镜,一个是什么打气筒。
望远镜并不是新物件,早几十上百年就有了,军中打仗缺不得按东西,但是新送上来的望远镜美名曰“新法远镜”,送上来的时候特别强调和旧的相比哪哪儿更好。
军中用的东西一直在改进,西洋人知道旧的望远镜不好用,他们天天用难道不是更清楚
皇帝见到贡品里有望远镜还挺开心,给了赏赐之后问这东西是西洋本身就有的还是他们新弄出来的,传教士又不傻,当然表示这些都是他们最新研制出来的好东西,绝对比军中现在用的好。
武备院的工匠听到这话脸都绿了。
他们以前被圆明园研究院的工匠超越也就算了,现在连西洋的传教士都要踩他们一脚,当他们没脾气是吧
第二天,武备院的工匠就就将军中现在用的和他们正在研制还没打算短时间内就送到军中的各种望远镜都送到皇帝跟前,让皇帝自己分辨到底是他们自己的东西好还是西洋人的东西好。
自然是他们自己的东西好。
武备院的工匠这些年被研究院的工匠刺激的不行,两边既竞争又合作,灵感止不住的往外蹦,给军中的武器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也快的超乎寻常。
比不过自己人不能比不过西洋人,连西洋人都比不过他们得被同行戳脊梁骨。
他们那些同行一个个的本事比不过他们,嘴皮子功夫却一点儿也没落下,到时候各种屎盆子都扣到他们头上,想辩解都没法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