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章
和亲王对洋人商队没什么好感,或者说,朝廷上下对洋人商队都没什么好感。
一来是自古以来重农轻商,商为四民之末,来经商的还是外国商人,和他们打交道有失天朝上国的体面。
二来就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华夷之防根深蒂固,前朝来自海上倭寇不停的给朝廷找麻烦,本朝倭寇扰边的情况比前朝好一些,但是也没好哪儿去,比起从外国商人手里赚钱,他们更乐意关起门来过日子,能腾出一块地方给那些西洋商人已经很不错了。
这次要不是涉及到天津知府知法犯法给洋人开后门,他才不会插手这种糟心事儿。
小果亲王忙活了一天体力耗尽,趴在他哥肩膀上越想越觉得危险,这事儿结束后该不会是闭关锁国吧
兴许可能备不住,大概也许差不离
不行,他越想越觉得可能性越大,这不行啊哥
小豆丁瞳孔地震,仿佛今天把洋人全赶出去,明天那些不讲理的家伙就会扛着炮打过来。
和亲王可不管他弟在想什么,皇帝老哥要亲自去见那个“英吉利的四品官”,接下来不知道要闹成什么样子,还得让五城兵马司派人去驿馆盯着,免得皇帝发火再逮不着人。
大清的百姓越级告状还得先打板子再说事儿,洋人进京告状本就不合规矩,皇帝肯出宫见他们已经很不错了,进紫禁城想都不要想。
不多时,乾隆换好常服带上侍卫出门。审案子不能听告状人的一面之词,此事涉及洋人和粤海关,天津知府受贿反倒不重要。
小豆丁两眼蚊香圈,“啊还要找两广总督”
这年头一来一回那么麻烦,等两广总督那边有回复黄花菜都凉了。
电报是什么时候发明来着,没有手机电脑,有电报也比八百里加急来的快。
唉,他怎么就没带个随身图书馆过来呢。
乾隆很有耐心的给他解释,“洋人向来诡计多端,为了赚钱无所不用其极,他们的话不可信,还得看广州那边怎么说。”
和亲王不甚在意的摇摇头,“没关系,我都打听清楚了,他就个商人,假托英吉利四品官的名头来京城告御状的。”
乾隆叹气,“他说什么你就信就不怕打听来的消息是人家故意让你听的”
和亲王顿了一下,“好像也是,那就等两广总督的回复”
乾隆
弘曕
他到底是怎么做到靠谱的同时处处不靠谱的
和亲王讪讪的摸摸鼻子,“是真是假不重要,皇上您亲自见了那个洪任辉就知道了。”
他自己被骗,跟他一起过去打探消息的侍卫总不能也被骗,洋人心眼多又能怎么样,这是他们大清的地盘,心眼多不管用。
乾隆不想听他狡辩,拉着小豆丁问他在江南都玩了些什么,虽说俩弟弟在江南时常给他写信报平安,但是还是亲耳听到的更放心。
小豆丁说起这个就有精神了,他在江南三个月不是白待的,好吃的好玩的基本上过了一个遍儿,就是如今的江南一共也没多少好玩的地方,所以能说的也不多。
唔,应该是好玩的地方挺多,适合他去的没几个。
毕竟游个画舫都不让他跟着,他也就只配留在岸上和同龄小孩儿放风筝。
不过江南好玩儿的东西的确很多,穿着打扮什么的就不说了,那边的小孩儿竟然有积木可以玩,还有过家家玩的各种模型,说是洋人漂洋过海带来的好东西,没点家底都玩不起。
小果亲王觉得这样不妥,他们得让洋人知道大清的地大物博,掌握商路的主动权,不让洋人从他们这儿多赚一分钱。
乾隆笑笑,“从来都是大清赚洋人的钱,他们想赚咱们的钱可没那么容易。”
洋人喜欢他们这边的茶叶、瓷器、丝绸等各种特产,而洋人商队带过来的商品却只有各种毛皮和机械制品,前者他们自己有,后者沿海的厂子琢磨几天也能琢磨出来相似的,且他们的东西要价高,在大清卖的并不算好。
就拿圣祖爷喜欢的西洋钟来说,后来也就造型奇特的能入他老人家的眼,日常用不需要太高的精度,他们的工匠甚至能做出更精巧的物件来。
说一千道一万,洋人来大清做生意只能富他们自己,更多的还是他们那儿的银钱流入大清。
小豆丁似懂非懂的点点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理由好像有贸易问题,英国人不甘心他们那边的银子大量流入中国,于是往大清卖大烟来扭转贸易逆差,然后是虎门销烟,再然后就打起来了。
那一战的结果就是全世界都知道大清是纸老虎,他们在坚船利炮之下根本没有自保之力,此时不抢更待何时,于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被迫进入惨痛的近代史。
那么问题来了,他们能先下手为强吗
小果亲王看看并不在意商贾之事的哥哥们,感觉这事儿还得靠他才行。
没办法,他学过近代史知道疼。
马车慢悠悠来到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