棵,就可以换一身的飞鱼服了答案的确如此。
“北方缺木,这里有一本朝鲜送来的书,是弘治元年,济州三邑推刷敬差官的崔溥,坐船回朝鲜,结果遇到了狂风,被吹到了台州府,而后从台州府回到朝鲜,崔溥在奏疏中详细描写了当时大明的风土人情。”
“崔溥所途经的运河沿线,已经是我大明最为繁华的地段,在书中,他更喜欢环境优美的江南,而不是环境彻底恶化的北方中原。”
“且其山童,其川污,其地沙土扬起,尘埃涨天,五谷不丰。自北京以至于辽东东宁卫,山皆童秃不毛。”
“中原少林木,松柏尤稀松。”
崔溥从进入山东淮河地界之后,就发现大明遍地都是秃头山,灰秃秃一棵树都没有,风一起,四处都是沙尘。
树都被砍完了。
张居正谈到了北方缺木的情况,他从唐初开始谈起,一直谈到了万历年间。
唐初多兴建宫室,就已经不采洛阳、长安等地的木料,而是采湖广、四川等地的木料,到了唐朝末年,篡唐的朱温,找不到足够的木料兴建宫室,不得不直接把长安和洛阳的宫室全都拆毁,送到开封建都。
而到了宋朝时候,不得不到陇西采木,将木料做成木筏,顺渭河而下进入黄河,最后转运到开封汴梁,营建宫室,张居正还专门带了一副画,名叫卢沟运筏图,就是描写的当时陇西采木。
“永乐初年,成祖文皇帝兴建京师,就已经是百般周转,到了嘉靖年间,皇宫中轴线所有建筑被焚毁,严嵩上奏言今独材木为难,盖巨木产自湖广、四川穷崖绝壑、人迹罕至之地。斧斤伐之,凡几转历,而后可达水次,又溯江万里,而后达京师,水陆转运,岁月难计。”
“好不容易建好了,万历四年,一把大火,又烧的一干二净,陛下有大仁,东南营造大船需大木,建宫室需大木,陛下以国事为先为重,宫室以石灰钢料为宜,岁省大木两万余料,臣为陛下贺,为大明贺”张居正讲完了大明北方木料短缺的问题,话锋一转,就是一顿阿谀奉承的狂吹皇帝圣明。
两万料大木等于二十艘五桅过洋船等于四十艘的三桅夹板舰。
湖广、四川、贵州的木料每年产出有限,皇帝修皇宫用了,南方造船就用不了,但是皇帝用钢混结构,不仅比用大木省钱,还不耽误造船厂的生产,更不用穷民苦力长途运抵入京,甚至还有一堆的官营厂的出现,安置失地佃户和游坠之民,更甚至,还能赚钱。
比如最近在京师非常风靡的玻璃,即便是绿油油的没经过磁选的玻璃,也广受追捧。
如果是这样修的话,张居正只会高呼英明,而不是高呼尚节俭,不要大兴土木。
张居正这意思是奇观兴国,大建安邦
这次皇宫鼎建全部资金由被抄家的张四维,冠名赞助。
张居正对国家之制非常擅长,他已经察觉到了,朝廷聚敛兴利之后,将银子弄到朝廷来,不是让银子在仓库里发霉,而是让它再次流入整个大明,最好能够通过某种手段,流到穷民苦力的手中。
这是他对分配的思考。
朱翊钧笑着说道“先生谬赞,朕不过是不想皇极殿再烧起来,朝臣们整天在地基上大朝会,也不是个事儿,朕住宝岐司也挺好的,黎牙实都嘲弄陈学会了,友邦惊诧。”
“陛下圣明。”张居正带着群臣歌功颂德,该夸就得夸几句,朝廷已经有了振奋的景象,自然要夸一夸小皇帝,维持小皇帝的积极性。
张居正坐定之后,仍然觉得哪里不对劲儿,他思索了再三,也没察觉出来哪里不对。
朱翊钧刚才说,朕住宝岐司也挺好的,这潜台词就是,他不打算回乾清宫住了,从行政上避开了社死临幸正宫,小皇帝的叛逆心,已经埋下了伏笔。
“江西巡抚潘季驯请求朝廷下诏劝百姓种树,以资山水丰美,潘季驯查遍旧典,发现秦汉时黄河决堤四十一年一次,而三国隋唐时,十七年一次,宋元时五年一次,至我大明则三年半就决口一次,民不聊生,若能复套,广种树木,如此百年,黄河澄清复秦汉之盛。”张居正说播州宣威使献大木,其实是说北方缺木,而说缺木是为了引出复套。
张居正说的复套,不是说立刻马上就和俺答汗开始针锋相对的冲突,就是放个风,戚继光要在万历五年率领京营再次前往大宁卫,此次征伐的目的是将土蛮汗赶到大鲜卑山以西,让土蛮汗和俺答汗产生生存的根本矛盾,而后再言复套。
这就是打个招呼,告诉廷臣们,只要他继续当国,一定会想方设法的复套,哪怕是为了黄河澄清。
廷议仍在继续,在快要结束之时,朱翊钧终于轻轻咳嗽了一声说道“朕最近听闻了一件奇闻怪谈,说这个精纺毛呢,可以辟邪,大司寇,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朕听闻这精纺毛呢,在短短十天之内,每尺已经从七钱银涨到了七两银,而且还在飙涨,最近又传出了用精纺毛呢辟邪镇宅之说,只需要一尺布,就可以保家宅安宁,子嗣兴隆”
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