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四章 歌剧魅影(2 / 3)

全能大画家 杏子与梨 6060 字 2个月前

时间的邮件交流。”

他注视着顾为经。

顾为经双手的手指互相交叉,安静的放在膝盖上。

他思考了片刻,诚实的回答。

“是的,您说的一点都不差。bacach先生是一位很有名的达芬奇的研究者,尽管论文本身不牵扯到引用,毕竟印象派和达芬奇是没有关联的两个命题,但他的总结性论文给我们提供很好的写作思路……”

“什么叫借鉴,这分明就是模仿嘛。写个论文都要模仿别人的思路。”

舞台下的崔小明闻言轻蔑的摇摇头,鼻腔里滚出一声冷笑。

台下的年轻人扯了扯嘴角,盯着台上聚光灯下的年轻人。

崔小明此刻与其说是单纯的轻蔑,不如说,崔小明正在笑给自己听。

他在通过这声冷笑来表达他对顾为经的复杂情感——用顾为经写论文时对于其他学者的模仿与借鉴,来论证他在画展对于顾为经的绘画作品模仿的合理性。

瞧。

这事儿顾为经也干了。

所以他完全没有必要任何心存愧疚。

他们本就是一样的人,如果有机会,立场互换,顾为经也会做出和自己一模一样的事情,甚至比他做的更过分。

崔小明目光搜索着台上主持人此刻脸上的神情。

伊莲娜小姐此刻心思是怎么样的呢?

既然顾为经承认他们在写论文的时候,存在对于以前论文的模仿,那么顾为经参加画展的作品,存在对于他崔小明的抄袭模仿这件传闻是不是听起来更可信了些。

崔小明自己也清楚,这两件事情的意义完全不同,可外表上放到普通人的耳朵里,听上去感觉是差不多的。

因而产生什么特别的联想,也很顺理成章。

他目光带着期盼与渴望,看向歌剧舞台上的女主持人。伊莲娜小姐没有回应他的目光,大概,她并不知道此刻正有人正对着她祈愿。

伊莲娜小姐正坐在舞台侧方的沙发上。

她真的很适合这样的场合。

没有镶嵌着捷克水晶的异域风格的头冠,没有花纹瑰丽缝着羽饰的天鹅绒披风。

女人坐在沙发上,一动不动的像是尊雕塑。

人们依然会意识到她是舞台上的女主角。

这和台上只有一位女性嘉宾,还是有一百位头戴头冠,身披披风,蹦蹦跳跳的白金女郎没有任何干系。

在舞台上的争吵辩论声中,过往向来以能言善辩著称的艺术总监小姐静止不动。

她用带着丝绸手套的手掌侧托住脸颊,偶尔会有些极平缓的肢体动作,目光沉静的从一位嘉宾移向另外一位嘉宾,一举一动,都如环环相扣的水波。

崔小明想要在伊莲娜小姐面容上找到些类似“原来如此”、“恍然大悟”之类的表情,但他什么都有发现。

她宛如一块风中缓慢飘曳的缎子,沉浸在一种节制的“珠圆玉润”中。

此刻正静静的看着和古斯塔夫教授对话的年轻人出神。

——

安娜的目光落在顾为经身上。

手指抵住脸颊,感受着丝绸在皮肤之间缓慢的滑动的细腻触觉。

她是采访的主持人。

在今天的舞台上,安娜表现的却更似是一位听众,坐在vip观众席上的听众。

普通的观众坐在下方的观众席上聆听,她则坐在舞台上聆听。

“……mr.bacach在耶鲁发表的论文里,曾着重的强调,那篇《救世主》带有浓重早期佛罗伦萨画派的绘画风格。”顾为经说着。

“是的,他个人喜欢把这称之为创作指纹。”

古斯塔夫微微颔首:“世上每一个人都拥有着只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指纹,而每一个人的指纹,如果拿着放大镜细看的话,又能发现一些醒目的特征点。在刑侦界,早在一百年以前,便开始有侦探根据这些特征匹配嫌疑人。而世上的每个画家,也在作品中拥有这样的特征点,就算那不是独一无二的,至少也是非常独特的特质,学者和鉴赏专家也常常的拿这样的特征点去匹配艺术作品和他们的创作者。”

“据我所知,在写作关于《救世主》的时候,学者团队一一比对了《救世主》和接近二十幅现存的达芬奇艺术品及手稿上所留下的笔触风格的特征。这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找不到足够多现成的材料。达芬奇的作品几乎是整个欧洲艺术界最稀有的藏品了,没有之一。有些风格特殊的藏品,人们只知道它们存在,可到底被谁所持有,本身都是秘密。世上拥有达芬奇真迹的私人收藏家不超过十人。”

博士顿了顿。

“此刻,这间歌剧院的舞台上,就坐着这屈指可数的几人之一。我想,她应该也是那篇论文的诞生的亲历者。”

大家都知道古斯塔夫说的是谁,台上台下的所有人的目光,全部都落在了一边的主持人的脸上。

“是有这回事。”

安娜·伊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