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八章 接展(1 / 4)

全能大画家 杏子与梨 7809 字 1个月前

双年展有为特邀画家提供的特别展台。

自然也有为特邀参展方提供的特别展厅。

通常这种“展中之展”都是组委会和一些大型国际艺术机构、知名美术馆协商后共同办展的产物。

展品的等级重要程度都很高,高到需要设置一间单独的独立展厅来安放它们。

艺术圈很常见的玩法——

主办方想办一个有关油画艺术活动,又担心本身艺术活动的知名度不够,没有足够的热度,吸引不到观众前来参观,把展览办亏本了。

就需要想办法请到“大嘉宾”来站台。

电影行业请知名的明星来在荧幕上客串出演一两个片段,能起到拉升院线票房和影片话题度的作用。

双年展上请到知名的作品到场,也是一样的道理。

组委会会想办法发动人脉关系,找到大收藏家或者欧洲的知名美术馆,“请”一幅大作过来。

目前比较热门的选项是莫奈或者毕加索。

达芬奇小一点的活动根本找不到。

梵高能找到但实在太贵了。

不算借展费用,持有者同意借展之后,行业内梵高的作品出展所要求的保险额度通常要保到上亿美元,光支付的保费就老鼻子钱了。

莫奈和毕加索足够有知名度,作品产量有够顶,很多画没那么贵。

借一两幅过来,摆成一个特别展台,就有很好的话题知名度,顺便还能卖文创周边赚些小钱钱。

如果借展的作品够多,或者够有份量,那么还可以单独支撑起一整间展厅。

比如,顾为经顺着在身前轻声议论着什么的情侣的目光望过去,映入眼帘的便是这间展厅的中央被光线自下而上打亮的布面——宁静的绿波,绿波边的假山,假山旁的白色斜顶房子,房檐下随风摇曳的垂杨柳。

画作很漂亮。

又不只是漂亮。

应该说,顾为经的第一反应,便觉得这幅画作很美。

漂亮是一种光彩夺目的视觉直接体验。

它源于精巧细腻的刻画,源于物品华丽贵重的质地,源于创造者对于线条细致入微的镌缕雕琢。

它源于一种强大的气场,比如贝尼尼所设计的那些大理石喷泉,它们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好像自下而上的飞升。

美则是一种由感官所引发的精神体验,在于光与色的和谐搭配,在于气质的圆融统一,在于某种更高层次艺术效果的调配与组织。

它在于某种气质和灵性。

一只布满灰尘,斑驳但古意盎然的宋代佛像,也可以是美的。

一只镶龙雕凤,镶满布灵布灵金银,重达两斤的玉镯子,也是可以不美的。

顾为经看向那幅画,他也和前方那对外国情侣一样,轻轻的驻足停步。

他知道特别展厅前小小的於堵是怎么出现的了。

站在这样的一幅画面前,每个人总是能够非常直观的感受到漂亮与美之间细微而直接的差别。

他们会察觉,什么是画家笔下真正的“美”。

顾为经意识到——

漂亮但不美的事物,好看,悦目,但不一定可爱。

漂亮但美的事物,好看,悦目,但一定可爱……

呃。

顾为经想起了伊莲娜小姐。

好吧。

他必须要诚实些,收回刚刚这个评价。

事实证明,就算有些人又漂亮又美,但她也是能在实际接触中表现的一点都不可爱的。

但是。

在大多数情况下,漂亮而美的事物,都拥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

它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魔法,不一定多么的炫目华丽,但一定会显得可亲可爱。

比如眼前的这幅带着强烈中国画气质的油画作品。

顾为经是第一次步入这间展厅。

他看到眼前标志性的意蕴悠长的清雅笔触的瞬间,他就几乎立刻意识到了这幅作品创作者的身份。

他移动脚步。

望向展台边固定所的由激光雕琢的灰色金属板所制成的作品详情卡。

果不其然。

展台上的作品便是组委会向国立美术馆借来的一幅带着东西和璧风格的布面油画作品《水乡人家》。

它是吴冠中的作品。

这位认为国画现代化与油画民族化本是两面一体,实际上都是同一实质的两种表现,被誉为中西绘画技艺之间的横站者的中华艺术大师,他十余年前曾经一度站在亚洲乃至世界画坛的身价之巅。

吴冠中称得上是这些年来博彩众家之长,将油画和国画两种技法融汇贯通的最为成功的艺术大师之一。

保守估计。

顾为经身前展厅中央的这幅油画,上拍的价格也应该会在1000万美元以上。

也许运作得当的话能上探到3000万美元区间。

甚至再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