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徐川对《探索》的要求,除了他自己,恐怕也很难在国内找到一位合适的总编。
至于他以总编的身份将各种论文投稿到《探索》上,对于学术界来说,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争议。
毕竟自出名以来,徐川在学术界的声誉就是顶尖的,再加上《探索》期刊在成立之初,就有考虑过这种情况,有明确的程序来处理编委会成员所提交的稿件。
所以外界对于徐川成为自己创建的期刊的总编,倒也没有什么异议。
.....
大拇指在屏幕上划过,徐川接通了电话:“喂,欧阳总编。”
电话点面,欧阳稷带着敬意开口道:“徐院士,《探索》的子刊《探索·数学》刚刚收到了一篇投稿,我们这边有点拿不定主意,您要不要看看?”
听到《探索·数学》的投稿,徐川脑海中念头动了一下,开口问道:“是不是p=np?猜想中和图同构难题有关的论文?”
电话对面,欧阳稷点点头,回道:“嗯,投稿人是川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那边的刘嘉欣女士。”
“她投稿的论文是对图同构难题的准多项式图形映射法研究,《探索》期刊这边没办法判断这篇论文的具体情况,也难以找到一个合适的审稿人员。”
这种涉及到七大千禧年难题的研究,别说是放到国内了。
就是放到数学最发达的米国、法国等国家,都是最顶尖的。国内能够对这种级别论文进行审稿的数学家,可以说屈指可数。
而p=np?猜想这种理论信息学中计算复杂度理论领域的数学难题,国内并没有太出名的学者。
至于国外,《探索》这边的副总编,主编之类的任职人员,老实说也很难接触到能审核这种级别论文的大佬。
虽然他自己曾经在《自然》期刊担任过主编,也认识一些大佬,但遗憾的是他并不是数学领域的,而是物理学的。
徐川笑着道:“将论文发给我吧,我来担任审稿人就行。”
听到这话,欧阳稷迟疑了一下,犹豫着问道:“这可以吗?我不怀疑您的能力,但是对于期刊公正性方面是否会有一些争议?”
微微顿了顿,他快速的补充道:“当然,我不是说徐院士您的公正性原则,而是审稿披露后,这事可能会在学术界引起一些争议。”
“毕竟您和那位刘女士的关系.....”
一般来说,在学术期刊的审稿过程中,避嫌是一个重要的原则。
这主要是为了避免潜在的利益冲突或偏见,确保审稿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具体来说,审稿人应当避免与作者之间存在可能影响公正判断的关系,例如避免直接合作关系、认识作者等等。
大部分的sci期刊通常都会有一项规定,推荐审稿人不可以与作者是同一个单位。
换句话说,与作者有关系的审稿人都要避嫌,包括同一单位的学者,都是默认属于避开的范畴的。
这一点就像是当初徐川证明霍奇猜想的时候,数学界组织了六位大牛对他的论文进行审核,而审稿人全部避开了普林斯顿的学者。
听到这话,徐川哑然笑了下,摇了摇头,道:“”没什么,避嫌原则虽然说有必要,对于审稿来说,我们只需要确保过程的透明度、公正性和客观性就足够了。”
“将论文发给我吧,我会给出对应的评审意见的。”
欧阳稷点点头,道:“行,既然这样,我会按照《探索》的审稿邀请流程来走流程。”
“嗯,按照正常流程走就行。”徐川笑着应道。
......
另一边,京城。
太阳已经落下,夜幕逐渐降临,长安街的某间会议室内,一场紧急召开会议正在进行。
从长老院那边出来的邀请,快速的通过专员传递到了各个蔀门的高级领导手中。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电子工业领域的专家院士,也都收到了邀请。
不少人才刚下班到家,就被一通电话喊了回去。
甚至还有一部分人还在餐桌上,饭都没扒拉两口,就被前来接人的专车拉走了。
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两个半小时之前送到长安街北海小岛的一封信件,一封从金陵那边送过来的信件。
......
明亮的灯光照亮了整个城市,长安街道的某栋大厦内,一间宽阔的会议室中,一场紧急会议正在召开着。
穿着黑色的羽绒服,手中拎着一个保温杯的王启明院士走进了会议室。
沿着走廊,顺着标牌找到自己的位置,他的目光就落在了一位熟人的身上。
愣了一下,他笑着走了过去,开口打了个招呼:“哟,老刘,你也来了?”
会议室中,正眯着眼睛观望着讲台的刘权听到熟悉的声音后扭头看了过来,看到这位老朋友后,他也愣了一下,随即瞪着眼问道:“你也来了?”
王启明院士笑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