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多线开工(2 / 3)

作为一名重生回来的科研大拿,尽管锂电池不是他的研究领域,但那些前沿的科技他肯定是清楚和了解的。

锂枝晶问题的解决是在2028年,那时候米国的一家材料研究所研发出了一种人工sei薄膜,可以有效的控制锂离子在电极表面沉积生成锂枝晶的问题。

作为当时在材料行业已经有一定成就的徐川自然看过相关的论文,也详细的这种人工sei薄膜的制造方法。

尽管一些细节和详细步骤并不是那么清楚,但有这份基础,就足够进行试验将其复制出来了。

重生以来,徐川一直都在尽量避免使用别人未来的成果,特别是在学术方面,他总觉得这是一件很不好事情。

但取用米国未来的科技,用来强大自己,他是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

将研究所的实验工作安排下去后,樊鹏越开始主持材料研发工作,徐川则再度去了一次启东市。

核能β辐射能聚集转换电能机制技术项目的研究所基地,正在热火朝天的施工。

相比较上次过来的荒凉,这次过来,基地上已经搭起了各种施工设备与施工人员居住的临时厂房。

工地上车来车往,送来各种建筑材料,也带走了施工挖掘出来的泥土碎石。

徐川找到总工程师祁中兴,继续商议着研究所的建筑规划与安排。

初期的调研在祁中兴加班加点的紧急状态下已经完成,现在两人需要确定研究所的方方面面。

徐川作为总负责人,需要了解详细的情况,也需要在修改后的调研报告和施工文件等一系列资料上签字才能让整个项目继续运转。

好在忙完前期的准备工作后,后续的施工就可以交由祁中兴管理了。

双线开工,徐川忙到飞起。

核能项目需要他照顾,川海材料研究所的锂电池项目更离不开他。

哪怕他事先准备了详细完善的资料,也没法依靠两名正式研究员将人工sei薄膜与电解液研发出来。

很多问题,都得他亲自解决。

这种忙到脚打后脑勺的状态,持续到了九月底。

直到两个项目都先后进入稳定后,徐川总算是稍稍松了口气。

另一边,经过前后两个多月的时间,他在普林斯顿那边的两名学生,谷炳和阿米莉亚终于处理好了签证与留学相关的事情,从米国飞了过来。

带着谷炳和阿米莉亚在南大办理好入学手续后,他给两人安排好了接下来的学习计划和毕业目标。

学习目标和在普林斯顿的时候变化并不大,依旧是以解决了霍奇猜想的“代数簇与群映射工具”为主体内容。

这项数学工具有着很高的价值,谷炳和阿米莉亚如果完全掌握了的话,是有机会利用它来解决掉一两个世界级数学猜想的。

而徐川给两人安排的毕业目标,也是基于代数簇与群映射工具为基础的。

他要求两人在三年的时间内,分别写一篇数学顶刊的论文,或者合作解决一个类霍奇猜想的难题。

要达到这个目标的难度不低,这意味谷炳和阿米莉亚两人不仅要完全掌握代数簇与群映射工具,还要有着自己的拓展。

在南大休息了不到两天的时间,安排好两名学生后,徐川风风火火的赶到了魔都。

此前在京城招聘的十名核能β辐射能聚集转换电能机制项目相关的科研人员已经赶到了科学院魔都原子核研究所。

租用了魔都科学院原子核研究所的一栋研究楼的一层当做临时基地后,徐川在一间会议室中见到了这一批科研人员。

时隔一个月的时间再次见面,徐川也没有废话,将准备好的考卷分发了下去。

考试时间一个小时,考试内容则是和核能β辐射能聚集转换电能机制论文相关的知识点。

一个月的时间,要完全吃透核能β辐射能聚集转换电能机制论文是很难的一件事情。

作为这项技术的创造者,他很清楚这项技术的难度,以及里面的知识点与相关细节。

可以说一个月的学习时间根本就不够。

不过他想要看到的,并不是所有人都完全吃透了这份论文。

而是这十名研究人员,在过去的一个月时间中,到底学习了多少。

他给今天的考核设定了一个分值,满分一百,及格线是六十分。

能拿到一百分,代表这名研究员即便是没完全吃透论文,也相距不远。

至于六十分的及格线,则是筛选混日子的人的。

这份试卷是他亲手出的,总分一百,其中有七十分的基础问题,只要前一个月学习的稍微认真一点就基本都能拿到。

如果连六十分都拿不到,那还是趁早滚蛋比较好。

核能β辐射能聚集转换电能机制项目中,他不需要这样摸鱼混日子的人。要养老,要镀金,别来他手下。

至于后面的三十分,是他用来区分后续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