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本求援,你们内部有争议吗?”李邺又问道。
“有一点争议,但不大,我是反对向日本求援,我曾两次去过日本,我能感受到日本人的狼子野心,但其他人感受不到,也不相信我的说法,包括我们国王,他支持向日本求援,因为日本的援军会快一些,唐朝援军最快要到明年去了。”
“你认为日本国会出兵支援你们吗?”
杨承庆点点头,“可能性很大,日本国掌权者藤原仲麻吕前几年准备入侵新罗,建造了五百艘海船,屯兵三万人,后来入侵新罗计划取消,但他们的战船和军队依然在训练,可以随时渡海,他们找不到出兵借口,但我们的求援就给了他们难得的借口,所以这三万日本士兵恐怕已经到渤海国了,微臣为此忧心忡忡!”
李邺负手走了几步道:“你们的海船有多大,日本海船又有多大?”
“回禀殿下,渤海国的海船大概三千石左右,有两百多艘,样式和大唐的楼船一样,日本国的海船大概两千石,又叫龟船,外形很像乌龟,比较灵活!”
李邺想了想问道:“你们从渤海国走海路来大唐,应该经过日本和新罗之间的对马海峡,没错吧!”
“是的,那是必经之路。”
“没有遭遇海上风暴?”
杨承庆摇摇头,实际上我们走的是日本遣唐使的航线,也就是紧贴陆地而行,先是渤海国的海岸线,然后贴着整个新罗半岛走一圈,横穿东海抵达登州,一路上风平浪静,遇不到真正的惊涛骇浪。”
“一直遇不到?”
“基本上是的,我们的向导说,他沿这条航线走了二十年,从未遇到过飓风。”
杨承庆停一下又道:“我们在耽罗岛遇到了唐军,得到了补给和淡水。”
耽罗岛就是今天的济州岛,它整个辽东战略中的一个小环节、小支线,是为了灭亡新罗而事先安排一颗棋子,由东海岛的五千军队以及三十艘海船在几个月前便进驻了耽罗岛。
另外,耽罗岛也是海路的战略节点,目前前往新罗、日本和渤海的最安全海路,就是贴着海岸线走,可以避开海面风暴,耽罗岛就是这条海路的中转补给点,有点类似非洲好望角的感觉。
“耽罗岛驻军现在如何?”
“还不错,耽罗岛上原本有一支海盗,被唐军灭了,附近海域就感觉安全了,要不然总是提心吊胆。”
李邺点点头,又详细询问了渤海国内政和军事,了解渤海国内靺鞨、高句丽、汉、契丹、奚、突厥、室韦等各民族的分布的人数,又了解税赋和农业情况,基本上摸清了渤海国的底线。
李邺对杨承庆的配合很满意,这才让人陪他回鸿胪寺东馆休息。
韦见素却留了下来,旁边还有一起接见杨承庆的枢密使段秀实。
李邺命人把参谋房中收藏的辽东地图取来。
目前辽东没有沙盘,只有当年安东都护府绘制了一幅详细地图,包括了现在的渤海国和鲸海,甚至还有一部分日本国和新罗在地图上出现。
这幅地图经过多次修正,是目前最精确的辽东大地图,成为李邺辽东战略部署的依据。
从地图上可以清晰看见,原来的高句丽故地都已被大唐占领,成为大唐的领土,基本上就是以今天的临津江分界,临津江以南是新罗,临津江以北属于大唐的安东都护府。
但现在整個辽东已经丢失,唐朝的领土被压缩到辽西走廊南面的平州,安东都护府被契丹和新罗瓜分,新罗的势力范围已经北扩到鸭绿江。
李邺的辽东战略就是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扫荡辽东一切势力,包括新罗。
“殿下,辽东局势复杂化了!”韦见素低声道。
李邺点点头笑道:“但辽东动荡也是机会,等我们下场,就大局已定了。”
对旁边段秀实道:“立刻通知辽东情报斥候,想办法探查渤海国的情况,我想知道日本国军队是否已在渤海国?”
“微臣遵令!”
李邺想了想又道:“还有通知各地水师,五千石以上的车船向登州集结。”
“遵令!”
段秀实行一礼,匆匆去了。
李邺随即对韦见素笑道:“正好蒸汽机那边有突破了,我们一起去看看!”
韦见素欣然道:“据说是个怪兽机器,我也不太懂,去看看吧!”
蒸汽机的噪音很大,已经不在工学内,而在长矛北面的渭河边上,搭建了一座很大的棚子,周围有高墙。
建造蒸汽机当然很难,就算李邺画出了原理图,但还是研制了近两年的时间,耗费了上万贯钱。
目前造蒸汽机由军器监机关署署令姚春山和他的徒弟魏金城负责,魏金城目前是机关署副署令。
八月份李邺从幽州回来时,已经完工了九成,现在又过去两个半月,基本上已经成功了。
李邺和韦见素来到工场,正好在烧锅炉,水蒸气通过管道涌入一个巨大的铁柜子里,带动了一副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