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阳城内,三万幽州军将士队列整齐,史思明披甲戴盔,手按宝剑,目光充满了不信任,尽管他心中还是有疑惑,但他还是决定接受朝廷招安,投降朝廷,成为大唐新一任范阳节度使和平卢节度使,继续替大唐镇守范阳和辽东。
事情还得从一个月前说起。
史思明和安禄山同岁,也已年过五旬,但他没有安禄山那样肥胖,看起来还比较年轻,腰板挺得笔直,精神不错。
史思明为什么突然想投降了
一方面固然是安禄山的下场让史思明胆寒,起兵才刚刚一年就完蛋了,安禄山兵强马壮尚且如此,自己的兵力不到安禄山一半,自己能顶得住吗
另一方面是史思明已经吞掉了安禄山的造反红利,一个月前,安守忠率领五千骑兵押送数千辆大车财富来到幽州。
这是安禄山以及部下起兵后掠夺的全部财富,包括洛阳和长安的财富,安庆绪感觉局势不妙,便先一步把所有财富都送回幽州,就像当初长安权贵们把财富都提前送往成都一样。
结果安守忠被史思明设酒宴毒杀,五千精锐骑兵被史思明接收,五千辆大车的财富也被史思明全部吞没。
造反后所有的财富都拿到了,史思明自然没有了造反的动力,名利要双收,史思明得了利,又想要名了,他派人和李光弼联系,表示自己愿意投降朝廷。
李光弼立刻通知天子,天子李亨大喜过望,当即接受李光弼的建议,派冀州刺史乌承恩出使范阳,接受史思明投降,并封史思明为燕王、范阳平卢节度使。
但在接受史思明投降这件事上,唐朝内部并没有达成统一意见,政事堂为代表的朝廷百官就坚决反对接受史思明投降,因为史思明在河北屠城无数,上百万人死在他的屠刀下,如此残暴、如此人神共愤的恶魔,居然放下屠刀想成佛了,朝廷百官怎么可能接受。
而天子李亨并不在意史思明屠杀过多少百姓,小民的死活他从不放在心上,他只想维护自己的统治,只要史思明肯投降,他便既往不咎。
但面对朝野百官的愤怒,李亨又不得不顾忌,他最终和政事堂达成了妥协,先假意接受史思明的投降,解除他兵权后再彻底清算他。
史思明当然也知道自己杀戮太狠,朝廷怎么可能原谅他,所以他心中一样充满了疑虑。
他本来就没有投降诚意,他只是需要两三年的时间继续养精蓄锐,如果朝廷能信守承诺封为他幽州之王,倒也罢了,如果朝廷不守承诺,想削弱他,那他也不会再和朝廷伪装客气。
这时,一队马车在骑兵的护卫下进城了,朝廷使者来了,史思明暂时放下内心的疑虑,快步迎了上去。
就在史思明身后,一双毒蛇般的眼睛盯着史思明的后背以及朝廷使者的马车,这双毒眼的主人正是阿史那承庆。
阿史那承庆从蓝田县衙密道逃脱,他不敢去见安禄山,便直接逃回了幽州,成了史思明的军师。
阿史那承庆当然知道史思明投降朝廷不会有好结果,所以极力劝说史思明放弃投降朝廷,继续割据幽州为王,怎奈史思明在将安禄山的造反红利吃干抹净后,又想名正言顺成为幽州王,获得朝廷册封,名利双收。
阿史那承庆知道史思明想得太简单了,太小看朝廷,他必须要让史思明彻底清醒过来。
阿史那承庆立刻找到史思明儿子史朝义,对他低语几句,史朝义一心想当皇帝,也坚决反对父亲投降朝廷,他点点头道“军师放心吧我来安排好。”
朝廷使者是冀州刺史乌承恩,他也是张掖粟特人,曾是史思明的心腹将领,跟随史思明征战河北,投降李光弼后,因为作恶不多,被朝廷封为冀州刺史。
李光弼推荐他为使者,自然是想安抚住史思明。
史思明走上前,跪下行大礼,“范阳节度副使、幽州兵马使、冠军大将军史思明叩见圣天子承宣”
乌承恩不敢对老上司摆架子,连忙下面向史思明躬身行礼,“大将军折杀卑职了,这是圣上旨意,请大将军收领”
史思明接过圣旨看了一遍,心中颇为满意,天子封他为燕王、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平章事、校检兵部尚书,继续出任范阳节度使和平卢节度使。
他高高举起圣旨,三军将士齐呼,“万岁万岁万岁”
史思明随即下令大摆酒宴,款待乌承恩和他的随从一行。
入夜,酒宴欢饮还在继续,而在另一个房间里,阿史那承庆还在劝说史思明。
“大将军不要想得太天真,朝廷怎么可能会放过我们看看洛阳城破后,那些投降大臣的下场,陈希烈、张均、哥舒翰、李岫等人,哪个不是被公开处斩,家人发配岭南
朝廷连自己人都不放过,还会放过我们大将军在河北杀了多少汉人,上百万人啊朝廷只是假装接受大将军投降,将来一定会清算
就算大将军运气好,寿终正寝,躲过清算,那大将军的子孙呢各个大将和他们的子孙呢朝廷会放过他们吗大将军有没有问过他的意愿,他们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