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伦敦行(二)消费(1 / 6)

伦敦。

临近傍晚。

天上的乌云,逐渐散去。

朗廷酒店,一层下午茶餐厅。

纽约cia主管埃兹拉克里莫,给大卫安排的“向导”费尔,此刻正神情轻松的望着陷入了思考的大卫科尔曼

几分钟后。

大卫伸手端起了茶杯,轻抿了一口,笑道“抱歉我走神儿了”

“我们。。继续”

“您请问”

“呵呵叫我大卫”

“你也不要太客气了”

“ok”

“那现在的伦敦金融城里,都有什么银行保险公司证交所”

费尔慢慢放下了手中的茶杯,沉吟了下,说道。

“它。。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神秘”

“金融城,内部的机构、公司非常多城内的普通工作人员,有近30万人”

“金融城的中心,有一座没有窗户、形似堡垒的八层大厦”

“它就是曾被称为“银行之王”的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

“围绕在英格兰银行大厦周围的建筑中,是几百家国内外银行、保险公司、证交所、金属商品交易所、期货交易所等等”

“由于金融城里面的空间有限,许多世界排名500强的企业和许多外国银行,只能在金融城内设立一个分公司、办事处,或者。。一间办公室”

“所以,我无法给您一个更满意的答案和数字。。”

“不过,我这里有一些很有趣的信息和数据您应该会感兴趣”

“首先,是金融城内的银行”

“从二十年多前、50年代后期开始,金融城内的外国银行数量,逐渐增多了起来”

“导致外国银行们进入金融城的原因,就是56年发生的苏伊士运河危机”

“1956年9月,埃及政府强硬的对外宣布,要收回对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

“苏伊士运河最大的股东是英国,占股44;其次是法国的一些私人公司,合计占股50左右”

“而在埃及领土中的苏伊士运河上,每年要通过至少1亿吨以上的货物其中有60,都是运往英法两国的、产自中东地区的石油”

“另外,还有40多个国家的海运公司,都在使用这条运河,来往于欧洲各国,运送商品”

“英国和法国作为运河的最大股东,派出使团和埃及进行了一连串外交会谈,无果后,决定对埃及发动战争”

“当时,英法联军和埃及,双方军事实力相差非常悬殊,胜败本来不难预测”

“但是”

“英法联军出兵仅仅一个周后,英国就被迫接受了联合国的停火协议,并最终在56年12月,做出了撤军的承诺”

大卫紧皱着眉头,插嘴问道“一周”

“对一周”

费尔嘴角升起了一丝微笑,解释道。

“其实,埃及政府准备对外宣布夺回苏伊士运河控制权。。之前英国政府,就已经知道了埃及政府的想法”

“可他们的注意力,并没有放在埃及的身上”

“从二战之后的1947年1972年,英国因为国力衰退、财政收入降低、财政支出猛增、军力大减、欠下巨额战争国债、殖民地纷纷宣布独立等原因,共计爆发过14次英镑危机。。”

“而发生在1956年的那次英镑危机,最为特殊”

“自从1947年英国颁布了蒙巴顿方案,实行印巴分治之后。”

印巴分治英国统治下的英属印度解体,诞生了印度联邦和巴基斯坦自治领,两个新国家。

“1950年,印度宣布了独立彻底斩断了与英国长达几百年的附属国关系让英国失去了最大的一块殖民地收入”

“所以,英国政府要在国际货币市场上,维持住1英镑兑换280米元的汇率,保住英镑的国际地位,就必须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米国的支持、帮助”

“英国的失败,不在于其军队的实力不够,也不在于埃及占据了道德制高点,变成了战争中正义的一方”

“而是。。它选错了对手,高估了自己的在国际上重要地位,低估了货币战争的残酷性”

“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后,让英国政府第一次尝到了在国际货币战争中,失败后的反噬恶果。。也终于看清了自己所处的困境,和不断下降的国际地位”

“所以,与其说英国输掉了战争,还不如说是,英镑输给了。。米元”

“。。”

费尔,说到这里,很“贴心”的停顿了几秒,等待大卫能够消化掉这段信息之后,才开口继续讲道。

“英镑危机,是近些年才被人们传开的新词汇”

“它的每一次爆发,都像一块散发着诱人香味的牛排,引得了无数国际投机资金的关注”

“英国,也正是在苏伊士运河危机之后,开始慢慢尝试着放宽了一些对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