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这府中的主人, 竟是赵疆
那个赵疆
谈云脑海一时间一片空白。
他不由得问旁边的书生,“你、你如何知道”
那人奇怪地看了他一眼,“埋头读书读傻了不成满京城谁不知道先大长公主是赵疆的母亲”
他揣着手努努嘴, “这一整条巷子都是长公主府下头的产业, 我们都是赁房子住在这儿的。”
谈云木楞楞地说了一声“谢谢”, 在那书生“果然是个呆子”的目光中失魂落魄地走了。
刚刚与他同座的对谈的, 就是那个军报传来, 满座皆惊,北胡恐惧,京中欢腾的赵疆
就连当时身在江南, 寒窗苦读的谈云, 也曾听闻英雄名姓, 壮怀激荡之下, 就着一灯如豆, 写下“一点英雄气,四顾浩无边”的句子来。
此刻在谈云脑海中盘旋不去的, 却不是什么横刀立马的少年英雄。
而是有时高高在上,有时能拿人吃的东西喂狗,自己却又毫不介意地吃起同款来的怪人。
他能在花灯的摊子上“强买强卖”,却也会特意让人去排队买饼。
不知是深沉还是乖张, 直叫人捉摸不透。
直到日头西斜, 谈云才发觉自己已经茫茫然在街上逛了半晌。
他揣着满腹的震惊,慢慢走回慈幼院, 就瞧见小杏正在门口等他。
“先生,您有客呢”
谈云孤身上京,没几日就被讹光了身上的钱财流落街头,险些冻饿而死, 根本无暇去结交朋友。
正自好奇之际,来客却已从院内迎了出来。
“诶呦景闲兄,小弟可找到你了”
谈云一愣,不待他反应,这声音洪亮的胖子已经亲亲热热地挽住了他的手,自来熟极了。
他见谈云没认出自己,便用几分嗔怪、几分玩笑的语气道“怎么,难不成景闲兄是怪罪小弟没能及时相见么”
谈云字景闲,这字是当年对他有恩的塾师所赠,在京中根本没人知道。
只有家乡的人知道这“景闲”二字。
此人一口一个“小弟”、“景闲兄”,让谈云迟疑了片刻,才从记忆之中搜寻到对应的面孔。
一张记忆中并不友善的面孔。
“原来是赖兄。”谈云将胳膊从对方的手中抽出。
赖昌是他同乡,也曾在乡塾一同就读。只不过赖昌是地主家的儿子,而谈云家中只有一寡母,以织布供养他长大读书。
作为乡塾中家里最穷的学生,各式各样的捉弄、贬损、甚至侮辱欺凌,谈云没少经历。
不过是他骨头硬,又很快考取了功名,这才摆脱了以赖昌为首的一群无赖。
这赖昌家中富裕,本身倒也有几分精明才智,此次也得以上京赶考。
就仿佛是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一样,此刻的赖昌笑得满脸桃花开,一张胖得胀满的脸上眼睛都挤成两条缝。
“能遇见景闲兄,正是小弟的运气哪”
在一旁啃着棋子饼看热闹的小桃眨着眼睛道“你不是自己找上门来的吗为什么要说遇见”
赖昌脸色一僵,赶忙转为感叹“唉,也怪这些时日我一心温书,竟不知景闲兄你沦落到这慈幼院来”
他夸张地一挥手,“那屋子四下漏风,桌子腿儿都不齐,我看景闲兄桌上的毛笔都开了叉”
“景闲兄如此大才,怎能屈居陋室”
一旁的小桃问小杏“姐,什么是陋室”
小杏有些难过,“就是不好的房子。”
她想,像先生这样年轻又有才华的读书人,跟他们住在慈幼院里,每天还要烧火劈柴,揉面烙饼,确实委屈了先生。
小桃却不满意地撅起嘴来“我觉得我们这里好得很。”
“先生你说是不是”他向谈云求证道。
谈云露出一抹笑意来,他摸摸小桃脑袋上的冲天辫,道“小桃所言甚是。”
小桃立刻朝赖昌做鬼脸。
赖昌的脸皮却并非寻常。
“我知道景闲兄你有一副慈悲心肠,可如今马上便要春闱,你在此处吃苦受冻,到时如何能金榜题名我们既然是同乡,又一同下场,小弟怎能坐视不管”
他这话说的冠冕堂皇义不容辞,仿佛是真心替谈云打算。
“不如就住到我那里去,小弟租了院子,还是有几间门空房的,你我二人品茗赏雪,小弟还存着几支上好的狼毫呢”
说到此处,赖昌真正的目的终于露了出来。
“我那处院子就在长公主府的后巷,地段好着呢”赖昌满脸堆笑,“我听人说,景闲兄与长公主府的赵二爷认识我们住过去,邻里邻居的,改日不如一同去拜访一二”
谈云终于露出一丝笑来。
赖昌见他神色,以为他态度终于松动,高兴极了。
却听谈云淡淡道“我的确认识赵二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