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 章(3 / 5)

大汉第一太子 时槐序 10687 字 7个月前

听着,对李延年的过往不做评价,只问“李小妹呢”

“安陵邑素有女啁陵之称,里面歌舞坊众多,住着不少乐师倡优。李延年曾在此帮忙,入乐府后,为作曲寻灵感,偶尔会回去瞧瞧。

“三个月前,他再次到常去的歌舞坊,见到一位新来的舞姬,发现她腰间挂着自家的玉佩。那玉佩不值钱,却是父亲早年特意请人做的。三兄妹一人一个。”

王夫人轻嗤“单凭一块玉佩,他就信了这是他失散十五年的妹妹”

“不,还有耳后的伤疤。那伤疤是李延年小时候不慎将其妹摔倒嗑出来的,记忆深刻。”

“耳后伤疤”王夫人一顿,低低呢喃着这一句,转而又问,“这十五年,李小妹是怎么过的”

“李小妹说,她确实是冀州人,也是在水患中被养母救起来的。但当时她年纪小,被救后生了场大病,早就不记得家人了。

“她养母曾是安陵邑名动一时的舞姬,后来被人买下为妾,又因主母善妒,被毁容扫地出门。此后自己靠做些零碎活计为生。

“养母待她不错,从小教她歌舞。半年前,养母过世,留下一封信件,把她托付给从前在京中的姐妹。那姐妹便是歌舞坊的人。”

王夫人神色闪烁“环环相扣,合情合理。”

王大郎蹙着眉“我派人去冀州查了。调查的人说确实有这么一位舞姬,在十五年前收养过一个孩子。

“她很看重那孩子,一直关在屋子里教导,鲜少出门,偶有瞧见的都说那女娘是难得一见的天香国色。

“街坊四邻都知道,她这是奇货可居,是要将这女儿往上头送的,所以一直护着女儿不被别人糟蹋。

“她病了有两三年,那位女儿照顾她到死,给她送了终才拿着信件来安陵邑投奔。”

王夫人静静听着,不置可否。这么看来,李小妹的身

世似乎没有问题,处处有据可查。但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

王夫人眸光闪动着,嘴角不自觉勾起,没再询问,只道“辛苦兄长了。”

王大郎欲言又止,忍了又忍,终是开口“不过一介舞姬,妹妹若是不放心,阿兄帮你解决掉。”

这个解决掉是何种解决法,王夫人再清楚不过,她莞尔摇头“不。兄长,这回不一样。你别动手,我有旁的打算。”

王大郎不解“旁的打算妹妹想做什么”

“过阵子兄长就知道了。”王夫人一边说,一边把玩着手中的杯盏,巧笑嫣然。

王大郎嘴巴一张一合,犹豫半晌,最后叹道“你从小就有主意,父亲常说,你是我们兄妹几人里最聪慧的一个。不论你是何等打算,只需你自己心中有数就好。若有需要家中帮忙的,只管吩咐。”

王夫人轻轻应着,眸中笑意更深了。

宣室殿。

刘据与刘彻一起用了膳食便来了此处。仍旧如前几日一般,刘彻处理政务,刘据呆在旁边读书习字。

不到半个时辰,来了三波臣子,皆是来求马具的,纷纷催促少府制作马具的进展。

刘彻被闹得一个头两个大,偏偏刘据还在一旁幸灾乐祸瞧热闹。刘彻手指曲起,往他额头一敲“还好意思笑,这都是谁闹得呢。”

刘据揉着额头扁嘴“反正不是我。谁让父皇吃独食,明明做了一大堆却不肯拿出来。”

刘彻挑眉“敢不敢把这话再说一遍”

刘据紧抿双唇,很识时务地闭了嘴。

刘彻嘴角微抽,差点噗嗤笑出来。还以为胆儿多肥呢,竟敢编排起他来了,结果就这怂样

这时,有小黄门进来禀报“博望侯求见。”

张骞进来,刘据甚是惊讶“博望侯也是来向父皇讨马具的”

不怪他这番表现,这几日虽说来求马具的人不少,却多是在沙场拼杀的军中将领,或是平日无所事事,最喜玩乐的皇亲权贵。

此二者对马具的喜爱尤为明显,其余人即便也想要,却远达不到特意为此入宫向皇帝讨要的程度。

“臣并非是来讨要马具的。”

刘据正疑惑,只见张骞跪拜请缨“臣请陛下恩准让臣再使西域。”

再使西域

刘据眨眨眼,刘彻坐直身子“卿何故突发此想”

“并非突发。此乃臣之心结。上次出使西域,陛下对臣寄予厚望,可臣被困匈奴十年,即便最后逃脱,得往西域,却也未能完成陛下授予的使命,有负重望。臣愿再往。”

刘彻没说话,看向刘据。

刘据满头问号看他作甚啊,跟他有什么关系

见他不懂,刘彻只能主动开口询问“你怎么看”

刘据顿了片刻,歪头想了想“博望侯此话不对。上次出使西域,是父皇想让你前往大月氏,与

其联盟共抗匈奴。

“可惜时移世易,彼时月氏已经分崩离析,早就没了与匈奴对抗的雄心,这不是你的错。

“你虽没能完成这项使命,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