讶,立马迎了出来,“不是说要到晌午才回来吗”

沈美云,“火车提前到了。”

这话还未落,绵绵就松开了沈美云的手,往季奶奶怀里一头扎进去,“奶奶,我好想你啊。”

“你想我没啊”

绵绵是真的想季奶奶了,季奶奶对她的好,是纵容的。

小孩子对于情绪这些最为敏感,谁真的对她好,谁只是假情假意,她们都一清二楚。

季奶奶搂着绵绵,一阵心肝宝贝的喊着,“想啊,想的都吃不下饭。”

看到祖孙两人这样,沈美云摇摇头,“妈,我先收拾东西去了,绵绵就交给你了啊。”

有老人带孩子,她放心的很。

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沈美云觉得自己必须休息一会。

季奶奶自然没有不答应的。

沈美云这一睡就到了中午去了,吃了个饭,下午把绵绵放在家里,她则是拿着乔丽华给她的信封出门了。

她要给乔家送一封信。

乔丽华的家住在宣武,离季家还是有一段距离的,沈美云按照提前打听好的消息,先是坐了电车,又转了公汽后,按照了路牌的指点,这才到了菜市口胡同。

没错,乔丽华家便住在菜市口胡同。

沈美云确认了三遍没错后,这才进了大杂院,问了在屋檐下纳凉的老大爷。

“大爷,请问一下乔中山和胡秀丽住在哪一户人家啊”

乔中山和胡秀丽便是乔丽华的父母了。

沈美云这话一问,那老大爷探头看向沈美云,目光透着几分打量,“你是乔家的什么人”

倒是没回答沈美云的问题,反而是来套沈美云的话了。

沈美云,“我是胡秀丽女儿乔丽华在漠河下乡插队的知青,她托我给她父母带一封信。”

交代了身份后,那门口纳凉的大爷,这才说道,“哝,你身后那个推着自行车进来的,就是胡秀丽了。”

沈美云闻言,回头看了过去,果然看到了一位年约五十左右,一脸操劳的妇人,一看就是日子过的很苦,一脸的苦相。

这让沈美云微微一顿,“胡阿姨。”

她一

喊,推着自行车的胡秀丽抬头看了过来,似乎有些惊讶,她从来不认识这么标志的女同志。

沈美云单刀直入,“我也是北京去漠河插队的知青,这次探亲回来,是乔丽华让我给你带封信。”

这话一落,胡秀丽的眼眶立马红了,“我家丽华还好吗”

沈美云觉得这不是说话的好地方,因为眼见着大杂院内住着的邻居,陆续的都出来凑热闹了。

沈美云便提议道,“方便进屋说吗”

“看我。”胡秀丽停下自行车,擦了擦泪,主动迎她,“走走走,进屋去说。”

一进屋后,便把家里的门给关上了,也把外面凑热闹的人给关在了门外。

这让大家顿时好奇的不行,甚至有的人还想贴着门窗来偷听呢。

毕竟,乔丽华当初也算是他们这大杂院内,干活的一把好手了,本来到了年纪是可以说婆家的。

但是偏偏遇到了要下乡插队,乔丽华下面的弟弟妹妹不肯去,最后没法子,乔丽华去顶了包。

只是,这么些年她许是对家里有些怨恨,从来没有来过信。

这还是她的第一封信。

屋内。

胡秀丽眼眶通红,“小同志,我家丽华丽华还好吗”

再次问出这话的时候,胡秀丽心如刀绞,她知道的女儿下乡后不肯给家里一封电报,一封信,是在怪她当年让对方替妹妹下乡。

可是,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情。

二妹和三弟身体都不算好,若是下乡怕是回不来了,但是丽华不一样,打小身子骨好,能力也出色,按照她的性格,就算是去下乡了,将来应该也会不错。

沈美云并没有替乔丽华瞒着,她比谁都知道,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她直言道,“不好,几次三番差点死了。”

这话一说,胡秀丽一屁股坐在地上,苦相的脸越发苍老了几分,“怪我,怪我,要不是我当年逼她,她也不会去下乡了。”

按理说,丽华当年是到了结婚的年纪,是可以说婆家的,但是她若是结婚去了。

家里的妹妹和弟弟,必然要有一个要下乡。下面两个小的身体都不算好,胡秀丽担心他们下乡后死在乡下,所以这才央求了乔丽华去下乡。

沈美云听完这些,她面无表情的把信封塞给对方,“这是乔丽华让我带给你的。”

连您都不愿意用了。

在沈美云看来,胡秀丽是个母亲,但是她却不合格。

牺牲了老大,来成全身子骨弱的弟弟妹妹,老大就活该被牺牲吗

胡秀丽是识字的,读了小学毕业,不然她也不会在纺织厂上班了,这会听到沈美云说,乔丽华拿的有信后。

她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