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左支右拙(1 / 2)

1839年5月。

奥地利军队突然出现在诺维萨德,这引起了波斯尼亚总督的恐慌,同时塞尔维亚也向奥斯曼帝国发出了求救信号。

因为只要奥地利人越过多瑙河,就能对他们发动进攻。

奥地利一方至少有5万的正规部队,而此时无论是波斯尼亚还是塞尔维亚,都拿不出可与之对抗的力量。

塞尔维亚在推翻了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的统治之后,整个国家就陷入了动荡之中。十七人议会的诸位纷纷贿赂屯兵在此的奥斯曼帝国帕夏,为了那所谓的至高权利,他们之间不断相互攻伐。

这对于奥斯曼帝国来说是件好事,埃索尔帕夏也乐于见到这种场面,他想利用塞尔维亚人内部不团结这个弱点来削弱他们的力量,最终达到重新控制塞尔维亚的目的。

然而奥地利帝国军队的突然造访,让局势顿时紧张起来。表面上占据了优势的武契奇,在内战中损兵折将,更是将塞尔维亚的诸侯们得罪了個遍。

武契奇的背后是俄国人,而被他镇压的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背后正是奥地利人。

其实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从没真心效忠过任何一方,他可以跟随卡拉杰乔尔曾经的塞尔维亚独立派领袖闹独立。也能为了荣华富贵砍了卡拉杰乔尔,把他的头送给苏丹当成自己晋升的阶梯。

他可以为了独立宣布效忠俄国,也能为了摆脱俄国的影响力和奥地利眉来眼去。

米洛什始终都只有一个目的,建立大塞尔维亚,他心中的大塞尔维亚是一个包括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以及整个巴尔干半岛的超级帝国。

米洛什的两面三刀早就把奥地利、俄国和奥斯曼帝国都得罪光了。

但武契奇和十七人议会并不知道,只当是奥地利人要出兵帮米洛什镇压叛乱。

武契奇的使者很快到了俄国,可却被告知沙皇只能保证塞尔维亚不会被奥地利吞并,援兵只有一位俄国军事顾问,就连之前那些无处不在的俄国间谍,也不知不觉间消失了。

此时武契奇和十七人议会只能暂时放弃个人的成见,停止相互的攻伐,一同向奥斯曼帝国求援。

另一方,波斯尼亚帕夏也是慌得不行,塞尔维亚好歹有一万五千人的军队和埃索尔帕夏的五千奥斯曼士兵,而整个波斯尼亚只有五千士兵,还分布在大大小小近百个要塞之中。

波斯尼亚是奥斯曼帝国的负收益省份,收上来的税收还不足以支付维护其稳定的费用,波斯尼亚生活着15万克罗地亚人和将近30万塞尔维亚人,当地的波斯尼亚人只有24万。

而以上三个民族,都被正统的奥斯曼人认为是不忠诚的民族。

恐怕奥地利帝国要进攻波斯尼亚,他只能带着自己手下的部队去游击了。

消息传到伊斯坦布尔。

马哈茂德二世暴怒不已。

“该死言而不信的家伙背信弃义的小人野蛮的俄国人,卑鄙的奥地利人,无耻的英国人”

马哈茂德二世将列强骂了个遍,但是他只能让大维齐尔费尔恰克紧急召回巴尔干的部队,让军队回到图尔恰继续和俄国隔着多瑙河对峙,同时分兵去增援塞尔维亚。

波斯尼亚对于奥斯曼帝国来说重要性很低,它的收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维持稳定的费用却很高。

面对这块烂地,奥斯曼帝国也是以摆烂的状态统治。奥斯曼人只在城镇中有据点,税收能收多少就算多少,叛乱者只要不喊着独立或者进攻城市,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一地区90以上是崎岖的山地,农作物产量甚至不到隔壁伏伊伏丁那省的五分之一。

工商业贸易几乎不存在,到了十九世纪依然是靠农、牧、渔、猎生存。

而且这里的山民野性难驯彪悍好战,动不动就起义搞事。奥斯曼帝国曾多次派大军围剿,但是都无功而返。

这块烂地虽然是奥斯曼的“祖宗基业”,但马哈茂德二世丢了它也一点都不心疼。反而是现在已经基本属于独立状态的塞尔维亚,对于奥斯曼帝国来说却不容有失。

因为一旦塞尔维亚沦陷,奥地利进入奥斯曼帝国的道路将畅通无阻。两国之间也是有着百年恩怨,一旦奥地利人尝到鲜血的味道,保不齐会成为下一个俄国,动不动就搞个“土奥战争”什么的。

于是乎,此时的马哈茂德二世不得不留下十五万军队来和俄、奥两国对峙,在南线只有20万人的兵力,要弱于默罕默德阿里的兵力,他只能希望埃及内乱是真的,自己的先头部队能直接拿下叙利亚。

叙利亚战场。

奥斯曼人的先头部队在哈弗兹帕夏的带领下,迅速进入叙利亚,起初未遇抵抗,他就想趁着埃及人兵力空虚之际,一举拿下大马士革。

然而哈弗兹帕夏不知道的是,从他进入叙利亚那一刻起,就已经落入了易卜拉欣的圈套之中。

当奥斯曼的军队一路挺进到阿勒颇时,哈弗兹帕夏决定在小镇尼济普修整补充给养。

结果被早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