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该怎么忽悠楚轩呢?(4 / 5)

华娱璀璨时代 执笔新梦 10464 字 10个月前

程中,当时有一个立体环绕式镜头,由陈恺歌、张继忠和唐记里三个人玩了半个月才搞定。

当时受设备影响,摄像机旋转不稳定,焦点和焦距在第一时间难以矫正,圆形运动难以准确定位导致运动不规则,全靠不断进行物理标记不断尝试,通过大量时间测验才硬生生弄好的。

这个镜头不仅让网友感到惊艳,也让唐记里这些导演印象深刻。

非常有质感,立体感十足,科幻感拉满。

唐记里由此来了灵感,对当初这个镜头进行了延展考量。

当初做出这个镜头那么辛苦,是因为国内的设备条件不允许。

但在豪来坞的制片厂,设备条件的基础已经有了。

唐记里让曾正宗这位特效导演,以场景绿布为背景,以主体角色为中心,构一个球。

众所周知,以球的中心为点,它的任一横切面都是一个相同大小的360度的圆形。

而在片场中,诚龙的双眼眉间就是球的中心点。

用光线装置以中心点进行定位,只需要以诚龙眉间到地面的身高为半径,在前后左右及双脚间五个点定位出半球,那上半球的球顶坐标就能计算并定位出来。

就此,以诚龙眉间为中心点的六道激光被定位好了。

然后,把搭载光线感应装置的吊臂上的超清摄像机放在半径距离的任何位置,利用摄像机的光线追踪模块,进行运动坐标参数设置,将初始参数定位在诚龙眉心,再定位六个和激光重合的运动参数。

如此一来,这个吊臂摄像机就会产生两种运动方式。

第一种,不动摄像机的时候,诚龙跳一下,摄像机会自动向上摇镜;诚龙蹲一下,摄像机会自动向下摇镜。

简而言之,镜头焦点锁定在诚龙眉心点,诚龙向左镜头自动向左,诚龙向右镜头自动向右,镜头跟随诚龙的运动而运动。

第二种,摄像师操控摄像机的时候,在处于光线追踪的模式下,无论摄像师如何操作摄像机,摄像机只会在定位好的球表面作运动,无法拉伸也无法下沉,无法脱离这个球。

比如说,摄像师操控摄像机向前移动,摄像机不再是平常的水平移动,而是会自动划一个弧形。

不管往右往左还是往上往下,摄像机都会自动划弧形。

如果一直往一个方向推,摄像机就会以诚龙眉心为中点,划出一个完整的圆。

且这个圆是任意方位的,以地面为参照的水平圆、垂直圆、倾斜圆,在摄像师控制好摄像机角度下,什么方位的圆都能通过摄像机的运镜给划出来。

这些基础参数调好,更需精确的参数则是焦距。

假设诚龙眉心到地面一米六,那摄像机运动半径也是一米六,如果不调整焦距,画面的视线会受限制。

焦距越大,画面视线越小。

焦距越小,画面视线越大。

通过这个规律调整焦距,最终能实现摄像机镜头跟焦点实际距离一米六,但呈现出的画面可以是十六米、可以是一百六十米甚至更多。

也就是说,实际运动半径在最终呈现的画面中可以任意缩小缩大。

这样的运镜方式,可以展现三个较为完美的效果。

第一个效果,镜头以角色视角呈现画面,这会让角色和场景有强联系,强制建立起情感连接,增强观众代入感。

第二个效果,镜头跟随角色视角运动,呈现出的光效更完美,因为在同一个光源下,人的视线面对不同方位的光效是不同的,跟随角色视角移动的镜头则可以将这个不同完整的体现出来。

第三个效果,通过稳固的球状运镜轨迹,通过焦距的变化,可以以角色的视觉,呈现出不切换画面的宏大场景。

这里的重点是不切换画面,以立体环绕的镜头方式,在仅靠一个镜头的情况下,便将整个空间环境给呈现出来,大大增强了场景的真实感和空间感。

“太帅了。”楚轩抚掌一笑。

这环绕式镜头在希望里出现过,但只是惊鸿一瞥,以国内的条件暂时难以复刻。

当时在希望里的那个镜头,最多叫水平环绕镜头,只能朝一个方向划圆。

他是真没想到,唐记里会在这里复刻出来,不仅是复刻,还试验出一套更完美的球状环绕镜头。

这样的运镜手法貌似在市面上还未出现,但在他的记忆中隐约知道,这样的球状环绕镜头会首次出现在盗梦空间。

只是,唐记里把它提前搞出来了。

“牛逼”楚轩也很激动,捏了捏唐记里的双肩。

“大佬就是大佬,这手法是真的绝,镜头语言的科幻感不再是难题了。”导演组的人纷纷赞道。

“唐导太厉害了。”刘艺妃佩服道,就这么一个星期的时间,唐大导演就探索出这样高级的运镜手法,在她看来唐记里在科幻导演这一块绝对可以说华国第一。

唐记里被夸得不好意思,谦虚道“行了行了,目前只是个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