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 悬釜而炊 汉人自强(2 / 3)

糜汉 酱油拌历史 6387 字 5个月前

是新一轮的播种时节,若按照杨洪的命令,将蜀郡内的大量人力都调往剑阁,那接下来一年益州的发展怎么办

发展与战争这两个抉择,一向是最为矛盾的。

而对于这些身为大多是文吏的僚属来说,他们心中无疑更偏向优先发展这一点。

很快就有亲近僚属,对杨洪委婉地提出了心中的看法。

在一名僚属发言后,其他的僚属也接连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尽管有多人相继发表看法,但他们的看法都有着一个共同点那便是无须要动用蜀郡近乎全部的国力,来支持前线打这场梁州之战。

诸位蜀郡僚属也不傻,他们当然知道现在杨洪要倾尽蜀郡国力,为的是什么。

可当下的局势较以往已经有了不一样的变化。

之前大汉腹背受敌,不止梁州危在旦夕,就连益州的北大门剑阁也及及可危。

但近段时间以来,先是刘封大败魏军一场,又是丞相诸葛亮成功平定南中之乱,及时率军返回。

当这时,剑阁已经有了诸葛亮领军坐镇,可以说益州的安危已经有了一定的保障。

那么这时候,还需要倾尽一切力量支援梁州吗

或者说句更为实际的话,一旦蜀郡这么做了,那么蜀郡好不容易恢复起来的国力就再度会受到重创。

而相应的,糜旸一定会打赢这场梁州之战吗

这个答桉没有人能做出断言,可人都是懂得权衡利害的,一个是百分百,一个是成功的希望不大,凡是正常的人都知道该如何抉择。

甚至有些人心中,有着更为诛心的想法。

不管梁州之战的胜利属于哪一方,只要蜀郡的国力在慢慢恢复,那么将来益州的主人是谁重要吗

在场的僚属大多是益州士人出身,去年的那场大清洗只是将益州的上层世家荡涤一空。

但由于地理的因素,蜀郡,乃至整个益州的中下层官吏,大多还是益州本地士人担任。

若真按杨洪的命令那般,要想调集大量的人力、物力,那么无疑这些士人背后的家族利益,会受到严重的侵害。

在杨洪下达命令的不久之后,与当年汉中之战时类似的犹疑与不安,再度萦绕在众僚属的心头。

听着众位僚属七嘴八舌的讨论声,杨洪的脸色愈发难看。

可他并没有急着发火。

不能希望每个人都有足够的大局观,很多人都只会在他们相应的立场上,做出符合他们身份的抉择。

但越是这时候,带头的作用就越重要。

杨洪先是重重的咳嗽了几声,在杨洪的咳嗽声之下,场面瞬间安静了下来。

杨洪能被刘备任命为蜀郡太守,除去他之前立下的大功之外,还因为他本身在益州士人中那庞大的声望。

不然当年诸葛亮又何必特地问询杨洪呢

在场面安静下来之后,杨洪用回忆的语气开口道

“晋阳之围,悬釜而炊长平之战,血流漂卤。

今我军亦可乎”

“这是当年丞相询问我的一句话,今日我便借用这句话,以询问在场诸君。”

听到杨洪的这番话后,在场的诸位僚属,脸上都流露出不自然的神色。

晋阳之围与长平之战,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被人认为最为荡气回肠的两场战役。

那两场战役的胜利者,在场的人都知道。

而在场的人更加知道,那两场战役之所以胜利者最终属于赵无恤及秦昭襄王,绝不仅仅只是张孟谈及白起的功劳。

就拿长平之战来说,当年秦昭襄王为打赢这场战役,几乎将秦国所有能调的人力、物力都往前线调,为的就是支持白起能打赢这场大决战。

难道秦国当年就不难吗

难道秦昭襄王当年就没有想过放弃退缩吗

可正是秦昭襄王最后的坚持,才生生将四十万赵军送入了死境。

众人都明白杨洪提起这两场战役的缘由以古鉴今。

而在众人动容的时候,杨洪继续说道“尔等可能以为,梁州之战与当年的长平之战类似,我军纵不济可以舍弃梁州,坐守益州。

可梁州是益州咽喉,若梁州一旦失去,不提那时人心如何动荡,咽喉之地为敌人所控,益州难道还能存活吗

诸君诸君

大汉现今面临的是没有退路的晋阳之围,是稍有不慎即国破家亡的晋阳之围,我们在这时候难道还能犹疑吗

今日我等若不倾尽一切,助大将军打赢这场仗,将来千百年青史之上,我等俱将为后世人耻笑的亡国之臣

悬釜而炊,正在此时”

在说最后一句话时,杨洪几乎是吼出来的,这足以证明他这时心情的激动。

而杨洪的怒吼,也如晨钟暮鼓一般,将在场众人心中的犹疑与不安给驱散。

哪怕在场众人心思各异,但只要领头者有着足够的坚持,那在以血性着称的大汉,他们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