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在一日,封儿就永远不会威胁到你。”
因为现在院内只有刘禅在,所以刘备在言语上也不顾忌什么了。
刘禅无法压住群臣怎么办
这个办法在华夏千年的政治格局演变中,早已经有了妥善的解决办法。
那便是找几位有足够威望,足够忠心的大臣作为刘禅的辅政大臣。
让那些大臣的威望与天子的神圣性相结合,这样在刘禅彻底成长以前,大汉的政治格局就会整体上保持稳定的态势。
刘备今日似乎想对刘禅说不少话,他接着语重心长地说道
“近年来,朕感觉朕的身体不像以前那般硬朗,朕或许无法再看护你多久了。”
在听到这句不忍的话语后,刘禅的眼中一下子布满了泪珠。
他想走到刘备身前出言宽慰,可刘备却摆手阻止了他。
刘备看出了刘禅脸上的担忧神情,而在那担忧的神情之下,还有着不少慌乱的神色。
“朕今日之所以会让子成行大将军事,除去为战局、人心考虑之外的缘故之外,还因为朕要在朕离开人世之前,为你构建好一个完善的辅政格局。”
刚才在来的路上,刘备对刘禅解释过他今日所为的两层深意,但很显然刘备心中还有着最深一层用意。
“朕很幸运,朕一生遇上了许多忠义之辈,没有他们,朕没办法重开大汉基业。
你也很幸运,将来你也会有不少忠义之士辅左你。
但人可称忠义,他们身后所代表的派系呢”
“朕之所以能登上帝位,主要得到了元从、荆州、东州三方势力的支持。
时至今日,大汉还是主要靠这三方势力所支撑。”
在旁人面前,刘备从不会谈有关大汉派系的事,但在自己的继承人面前,刘备却不介意将他心中最真实的想法说出来。
“身为帝王,若一味相信大臣皆是忠臣,那是愚蠢,因为自古以来,人大多是利欲熏心之辈,如孔明、子成之辈终究是稀少的。
但哪怕是孔明,子成这般的忠臣,由于他们的地位,由于他们的威望,他们的身边势必会渐渐聚集起一批心腹,这是他们能够发挥才能的关键,同样也是不可避免的。
而身为帝王,若只是一味的厌恶,或者想凭借一己之力清除这种现状,那更是蠢上加蠢。
帝王为紫微星,他或许可以不是夜空中最耀眼的那颗星,但一定要是最中间的那颗星星。
帝王要做的便是居中持重,善于平衡各方势力,从而保证自己的独尊。
在大汉的三大势力中,孔明为荆州系的领袖,益德为元从系的领袖,唯有子成目前尚未明确的势力在后支持他。”
说到这点,刘备心中也有些无奈。
之所以糜旸身后尚无坚定的势力支持他,不是糜旸的地位、威望不够,实在是糜旸的身份不好界限。
从家世而言,糜旸是板上钉钉的元从人员,可若从师传这方面来说,糜旸又可以算的上荆州系与东州系的人。
不过凡事有利皆有弊,糜旸身份的模湖性反而给糜旸带来了一个极大的好处,那便是他可以作为将来在大汉政治格局中的缓冲地带。
要知道哪怕是相处多年,张飞虽说敬佩诸葛亮的品德与才能,但以张飞的性格,是不可能完全甘心居于诸葛亮之下的。
以前张飞会甘心听从诸葛亮的调令,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看在刘备的面子上,可刘备终有一日会离大汉而去。
一旦那一日到来,刘备很难保证张飞与诸葛亮的相处,会充满着融洽。
毕竟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而哪怕这种事只有一丝可能,刘备也必须提早做好防范。
也正是心中有着这点担忧,将糜旸加入辅政大臣的行列,可以说是一种必然。
在理清了心中的顾虑之后,刘备接着说道
“孔明、益德、子成三人将来会是你的辅政大臣,你的大臣也只会是这三位。
朕担心在朕百年之后,孔明与益德会有摩擦产生,一旦到那时你必须求助于子成。
而若单单一味给予子成权位,不去加强他背后的势力的话,子成纵使将来有心劝阻孔明与益德二人,恐怕也难有成效。
他毕竟是晚辈。
三位辅政大臣的同心同德不是大汉稳定的关键,唯有三方势力的相互制衡,才是维持大汉稳定的最佳保障”
在说这句话时,刘备着重加重了语气,因为这一句话攸关着大汉的将来。
刘备没有给刘禅思考的时间,他知道刘禅也思考不出什么,他今日要做的就是让刘禅死记硬背下今日他说的话。
刘备很快又说道“自孝直死后,东州系一直群龙无首,正方倒是一直想继承孝直在东州系中的地位,但他的地位与威望皆不匹配。
唯有子成,他既是孝直之徒,若他继承孝直在东州系中的地位,天然就容易让人接受。
同时他自身的威望与地位也足以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