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将帅不合 骆谷魏军(2 / 3)

糜汉 酱油拌历史 6412 字 9个月前

怪不得前几日他见任祥神神秘秘的离去,原来任祥是在曹洪的吩咐下,前去操办这件事。

而招降吴懿一事,也让杨阜的精神前所未有的集中起来。

招降吴懿一事若能成,那所立下的泼天的功劳自不必说。

可万一要是不成,或者说这是汉军的诈降之计呢

内中强烈的利害关系,让杨阜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审视这件事。

杨阜很快就看完了吴懿书信中的内容,在看完后杨阜发出了与曹洪不一样的感慨

“竟不意,吴懿有如此文才”

因为定位不同,看完这封信后,曹洪与杨阜发出了不一样的感慨。

但尽管发出的感慨不同,但两人感慨表达出的意思是一致的,那便是他们在情感上愿意相信吴懿的投降一事。

毕竟情真才会引起共鸣,没有共鸣又何来感慨

只是曹洪与杨阜手中攸关数万魏军的生死,情感上的认同,尚不足以让他们完全相信吴懿的诚意。

接下来还需要理智上的判断。

可就是在这一点上,曹洪与杨阜起了争执。

杨阜虽也掌过兵,但他本质上更是一个政治家,谋士。

以杨阜的定位来说,他肯定希望以最小的代价,甚至不付出任何代价,就得到阳平关。

故而杨阜提出的建议是让吴懿主动打开阳平关的城门,直接放魏军入城。

最好的便是在打开城门后,吴懿率领军众列阵于阳平关外,这样才最保险。

可杨阜的建议却遭到了曹洪断然的否决。

相比于杨阜,曹洪久经战阵,在招降纳叛上有着丰富的经验。

吴懿已经通过任祥的口告知曹洪,目前阳平关内并非是他一人做主。

法邈作为糜旸的心腹,身为阳平关的副将一直在监视着他。

在这种情况下,吴懿如何大开阳平关城门

法邈难道是死人吗

杨阜提出的建议,根本就不现实。

曹洪知道杨阜是因为曹仁之死,不想让魏军冒任何风险就拿下阳平关,可这怎么可能。

古往今来,就没有完全不担风险的战事,怕担风险,还打什么仗

作为一名成熟的战将,曹洪不缺乏冒险的风格,只要将来得到的收益能与风险成正比即可。

因为心中想法的不同,曹洪与杨阜针锋相对,再加上两人之间早就互相不喜,于是乎两人便在争吵一番后,结束了这场会面。

其实当下魏军有的内部矛盾,汉军中也存在着。

阳平关的主将吴懿与副将法邈,一开始也是不合的。

可是与魏军不同的,在面临大事之际,吴懿与法邈愿意抛弃前嫌,开诚布公,以求同存异的态度达成一致。

可曹洪与杨阜二人却做不到这一点。

不过这也不怪曹洪与杨阜,实在是魏汉两国的政治环境不同。

曹丕的政治手腕与曹操一脉相承,他巴不得下方的大臣不合,互相制衡呢。

在杨阜气的离开曹洪的大帐后,曹洪便没有因为与杨阜的争吵,而打算放弃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他在思索一番后,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他当下又写了一封信给任祥,让他快速回到阳平关将这封信交到吴懿手中。

只要吴懿能按照他信上所说的做,那么他曹洪就愿相信吴懿的诚意。

看来曹洪是打算绕开杨阜,直接促成这次招降吴懿的大事了。

在曹洪在布置一切的时候,杨阜回到大帐中也并没有闲着。

面对吴懿的投诚,在杨阜看来,他也是相信的成分居多。

不然他不会对曹洪提出那般建议。

但出于内心中的谨慎,杨阜还是不希望曹洪孟浪行事。

杨阜并不知道曹洪已然打算绕开他,来直接促成与吴懿的交易。

杨阜觉得这件事,他应当上报给曹真。

想到此,杨阜不再迟疑。

不久之后,杨阜很快就写好一封信,让亲信快速沿山道送往曹真的所在。

由于阳平关未打通,曹魏中路军与东路军的沟通并不顺畅。

两支大军之间的联系,需要通过连绵的山道来完成,而这就导致了杨阜的信,不一定能及时送到曹真的手中。

享受分兵带来的好处的同时,分兵存在的客观不利,那魏军自然也当要好好承受。

曹真的大军,现正在何处呢

曹真的大军,刚刚走出骆谷道。

曹真的大军遇上了与历史上一样的麻烦。

七月初的时候,曹真的五万大军开始分兵两路,开始朝着汉中腹地进发。

可汉中一地到八月,便宣告着雨季的到来。

尽管曹真未遇上历史上那难得的连绵一整个月的大雨,但雨季的突然到来,还是一定程度上拖慢了曹真大军的行进速度。

得幸亏曹真出发的早,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