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这句话摘选于史记,讲的是当年韩信为击败项羽而设下的一个计谋。
后人根据这个计谋总结出四面楚歌的成语。
士徽虽出身名门,但史记在两汉之际乃是不受官方承认的书籍,再加上当世知识的封闭性,故而士徽手中有的只是史记残篇而已。
很显然士徽并没听过在后世大名鼎鼎的四面楚歌这个计谋。
可在虞翻念出史记中关于四面楚歌的原文之后,士徽很快就明白了这是一个怎样的计谋。
凡战者,攻心为上,这几乎是每个领兵将领都懂的道理。
不过要想做到攻心,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而四面楚歌便是一个极为优秀的攻心战例。
在对士徽念完一部分原文之后,虞翻便接着将他的想法说给了士徽听。
“从将军获得的信件可知,早在将军的大军逼近夜郎之时,邓艾就已经得知这个消息。
按常理判断,邓艾的大军为客军,对地势不明,再加上汉军人数远远少于我方,故而在得知将军大军到来后,邓艾应该采取退兵的策略才是。
可是邓艾并没有如此做,邓艾乃糜旸爱将,纵使他的能耐不及糜旸十分之一,但这么简单的判断他没道理做不出来。
邓艾并非昏聩之人,那么他不率领汉军及时撤退一定有着深层的原因。
从之前将军收集到的情报可知,邓艾之所以会在明知不利的情况下,还采取固营坚守的策略,只有一个可能。
那便是之前感染瘴气的汉军尚未痊愈,甚至感染的人数相比于之前更多。
唯有这个原因,才会让邓艾不敢贸然拔营撤退。”
虞翻的这层分析让士徽不由自主地点点头。
不过让士徽不理解的是,这与虞翻所介绍的四面楚歌又有什么关系呢
见士徽脸上有不解的神色,虞翻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接着对士徽解释道
“项王何等英雄纵使是他也不能制止麾下大军在兵少食尽的境况下军心动摇,何况邓艾”
“现在我虽然不知道汉军的粮草还能坚持多久,可我却知道邓艾正忧心于汉军染瘴之事。
大军有疾,这有时比军中缺粮更能动摇军心。”
“所以汉军今日面临之局势,与当年的项军何其相似
既然汉军军心有所不稳,我军便当好好利用这一点。
当年淮阴侯用楚歌之所以能进一步瓦解项军的战意,原因就在于人皆思乡之辈。
邓艾所部皆是梁州的精锐,故而我军当今也可彷照当年淮阴侯故事,以人之思乡常情,击溃梁军之斗志。”
当虞翻一层层的说出他心中的想法后,士徽的脸色变得潮红起来。
他急不可耐地接着问虞翻道“虞君既有妙策,可速速言来。”
虞翻心中有些鄙视士徽的急切,但为了保命,虞翻并未让士徽等待太久。
“当年淮阴侯用楚人乡歌做到这一点,今日我军亦可用一则消息做到。”
“这则消息便是提前将魏军即将大举进攻梁州的消息散播出去。”
“梁州是这五千梁州军的身家命脉所在,身家命脉有难,又岂能不让那数千梁州军军心大乱呢
邓艾不是糜旸,他的威望不足以打消数千梁州军的疑虑。
再加上那数千梁州军本就军心不稳,如此一来,不出半月,数千梁州军之斗志可灭也。
而彼等斗志一灭,纵使兵有数万,我军又何惧之有呢”
等虞翻说完他心中所有的想法之后,士徽不禁抚掌大笑起来。
他口中连连对虞翻称赞道“故吴侯之家宝,果名不虚传”
虞翻为士徽献上的是一条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计谋,重要的是这兵是在天下间都赫赫有名的梁州军。
若是虞翻的计策能够成事,那么士徽绝对能凭借这一仗彻底名扬天下。
而这种威名,无疑能大大加深士徽内心野望的成功率。
面对士徽的称赞,虞翻脸上的自信又浓郁了几分。
因为对虞翻的计策十分满意,士徽在夸赞虞翻后,对他的态度更是好上许多。
只要虞翻有价值,那么想称帝的士徽不介意展露他和蔼可亲,礼贤下士的一面。
士徽先让人将虞翻带下来好生款待,然后他便赶紧召集了一众将校,商讨着要将虞翻的计谋尽快转化为切实的行动。
成名得趁早不是。
在士徽领军到达夜郎县外的不久之后,在夜郎县长的要求之下,他率军进入了夜郎城内。
对于夜郎县长的邀请邓艾会心存顾虑,可有着朱褒支持的士徽却不会。
而士徽率军入驻夜郎县的消息,也很快被邓艾的斥候探得报到他的手中。
在得知这件事后,邓艾的眉头不禁又皱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