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全境皆叛 葛公定策(2 / 3)

糜汉 酱油拌历史 6171 字 9个月前

即,诸葛亮觉得这一点十分重要。

只是诸葛亮还是将目光看向在座的一位白袍英武大将,然后他便开口问道

“子龙领军镇守南安日久,对南中各势力想必了解不浅,当今南中叛贼势大,子龙可有计略败敌”

诸葛亮询问的人,正是近一年来一直驻守在南安的征南将军赵云。

而赵云在听到诸葛亮的询问后,脸上立即浮现思索之色。

可思索良久之后,赵云最后只是挺直身体,对着诸葛亮一拜答道“臣一时之间并无良策。”

听到赵云的回答,诸葛亮只是挥手继续让赵云坐好。

虽然诸葛亮颇为期待赵云能给他提一些良策,但赵云无计可施倒也不会让他太失望。

凡人皆有所长,赵云跟随刘备多年,便是以“质性沉稳”四个字得到刘备赏识。

这样性格的赵云,防守才是他的长处,至于进攻毕竟不是他的所长。

在见赵云无有良策之后,诸葛亮又环视了一遍主帐内的诸将。

此番南征他虽然没有带太多兵马南下,但人才倒是带了不少。

李恢、张翼、马忠、马谡、杨仪等,皆是当今大汉俨有声名的一时俊杰。

可这些俊杰在看到诸葛亮带有期待的目光之后,却情不自禁的纷纷躲闪开诸葛亮的目光。

不是他们心中有鬼,是他们现在对当前南中棘手的局势,一时之间都没有太好的应对策。

在看到诸位俊杰下意识的反应之后,诸葛亮倒也没有动怒,他接着对在场诸人言道

“吾意欲领军继续南下,进驻僰道,不知诸君对此举有何看法”

听到诸葛亮的这个意图,在场诸将的脸上立即就浮现了劝阻之意。

率先出来劝阻诸葛亮的正是新任庲降都督李恢。

李恢字德昂,益州郡俞元县人。

建安十八年刘备征伐益州时,李恢听闻这个消息后认为刘章必败,便主动抛弃一切北上投奔刘备。

李恢的主动投奔,令刘备对他十分赏识。

当初马超愿意归顺刘备,正是李恢作为说客说动的。

后来刘备拿下益州后,因为李恢的功劳,便升迁李恢为益州别驾从事。

当初刘备在入主益州后,由于隆中对有“南抚夷越”的战略,他便设立庲降都督一职,负责管理南中的一切军政要务。

可就在今年年初时,第一任庲降都督邓方病重,刘备有意挑选新的庲降都督人选,他便就此事询问李恢的看法。

在听到刘备的询问之后,李恢毛遂自荐愿意接替邓方担任庲降都督一职。

面对李恢的自荐,刘备笑着答应了。

不过由于今年南中的动静引起刘备的怀疑,故而刘备虽然赐予了李恢符节及庲降都督的身份,但他一直没有让李恢前去上任。

他只是让赵云领军南下驻守南安威慑南中。

而这次诸葛亮南征时,考虑到李恢的身份,便将他带在了南征大军中。

并且由于李恢庲降都督的身份,因此他算是目前帐内身份地位仅次于诸葛亮、于禁、赵云的第四人。

当李恢出身后,帐内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视他的身上。

而李恢接下来说出的话,也代表着帐内大部分人的心声。

“臣听闻古代贤人凡是领军作战的,无一不先考虑好大军的退路,方才定下出击的策略,这便是立于不败之地的道理。

现我军位于南安这水陆交汇之处,进可威慑南中叛军,退可保守益州北部诸郡,这正是兵法中所说的“不败之地”。

而僰道地处郡界南疆,与南中仅一河之隔。

况时值冬季僰道水路不畅,加之僰道距离南安何止千里,转运粮草十分不便。

若我军有进攻之策略,进驻僰道倒也无妨。

可如今我军暂无平敌良策,却要贸然南下深入,一旦我军有所不利,到那时我军再想安然退回便难了。

故而我军进驻僰道一事,还望丞相三思。”

听完李恢的话后,在场大部分人脸上都流露出赞同之色。

他们倒不是畏敌,只是相比于贸然南下,他们目前更倾向于驻守南安进一步静观事态发展。

以静制动,前人平叛南中动乱时都是这么做的。

而诸葛亮在听完李恢的劝阻后,他并没有急着否决李恢的劝阻。

李恢乃是南中大姓出身,对于南中的地形,他可谓是在场诸将中最为了解的一人。

单单从地理因素来说,李恢说的是很有道理的。

但诸葛亮之所以要急着领军进驻僰道,自然有着他的道理。

“德昂虽言之有理,然倘若南中叛军不固守疆界,反而领军北上,到那时僰道无大军驻守,恐益北诸郡为战火所侵袭也。”

听到诸葛亮的这句话,李恢突地一愣。

的确如他所说,僰道距离南中太近了,要是大军贸然进驻僰道有所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