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鱼水对话 南中异常(2 / 3)

糜汉 酱油拌历史 6283 字 9个月前

诸葛亮深知现在的大汉并不算国力强盛,这就导致了他的性格越发谨慎。

国力贫瘠的大汉,不能行差踏步一次,否则就可能是万劫不复之地。

以诸葛亮的才能及他身处的位置来说,他的这种性格对大汉的国力的提升有着很强的催化作用。

过去几年之间,无论关羽还是糜旸在战场上取得多么傲然的战绩,一切都离不开诸葛亮在背后的苦心维持,稳扎稳打。

于国家来说诸葛亮的这种性格是好处。

对刘备来说诸葛亮的这种性格,也可让他高枕无忧,可以安心地做个马上皇帝。

但是对诸葛亮来说,他的这种性格却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的身体健康。

诸葛亮鬓角间愈发密集的白发便是明证。

所以对刘备来说,他现在该担忧的不是梁州可能会发生的动乱,而是诸葛亮的身体健康。

因为就算梁州发生连糜旸都处理不了的动乱,梁州距离益州不远,只要他与诸葛亮还在一日,那么局势都不会太过糜烂。

若不是对诸葛亮的身体有所担忧,刘备之前不会特地下恩旨让诸葛亮在午时进补。

只是刘备知道他的行为始终是治标不治本。

若是诸葛亮不改变他的性格的话,那么他的身体健康是只会每况愈下的。

当刘备将心中的担忧说出以后,诸葛亮不禁一愣。

他倒是没想到刘备是在担忧这一点。

明白刘备的担忧后,诸葛亮的内心却浮现了浓浓的暖意。

只是诸葛亮有自己的看法,诸葛亮对着刘备拱手答道“陛下教导的是。”

“然天下兵戈未息,华夏上,未重归一统。

当此时臣怎么能不竭尽心力,又怎敢有一丝松懈呢”

诸葛亮说这番话的目光真挚,因为这就是他的心里话。

诸葛亮出身名门,这种背景导致他从小到大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但同时诸葛亮又出身于乱世,乱世之中哪怕是出身名门的诸葛亮,自小也备受离乱之苦。

甚至还有许多不忍言的事,他都亲眼目睹过。

正因为这种过往的经历,让诸葛亮在年轻时就立下誓言,势必要成为如管仲、乐毅那般的名臣,辅左明主重新收拾这破碎的山河。

诸葛亮并非不知道过多损耗心力,会影响他的身体健康。

只是相比于天下人的安宁,相比于内心中的志向,他一人的安危荣辱又有何值得在意的呢

这是诸葛亮的本心,也就是他的这副本心,才会引得后世无数人对他敬仰不已。

见诸葛亮虽然诚恳接受他的教导,但言语之间却并未打算真正接受他的告戒,刘备不禁摇了摇头。

似诸葛亮这种人,他的本心是任何人都无法动摇的。

哪怕是身为诸葛亮主公的他。

不过刘备倒也不是全然对这件事全无办法。

他毕竟是帝王。

刘备举起手中的梁州文书,他对着诸葛亮言道“将子成的这封文书明告州郡,并且发出明文申斥子成。”

诸葛亮听到刘备要发明文申斥糜旸,他感到有些疑惑。

他承认他是想让刘备为糜旸消除隐患,只是申斥的行为未免太过。

毕竟从目前的局势来说,糜旸所做的并不算错。

诸葛亮正想对刘备建言,岂不料刘备却伸手阻止诸葛亮意欲进言的举动。

似乎他申斥糜旸的主意已定。

刘备让诸葛亮发往梁州的申斥文书的内容是斥责糜旸身为梁州牧毫无担当,竟然事事上书。

当诸葛亮听到刘备让他明文发往梁州的斥责文书内容是这个后,他顿时明白了刘备的用意。

明文文书,依照常制是要公告天下的。

但是当世的老百姓大多是不识字的,所以所谓的明文公告就是给那些士族子弟看的。

帝王对州牧不满,明文发文斥责在以往不是没有过。

可是重要的是现在刘备发给糜旸的斥责文书,它的内容很容易让人浮想联翩。

当那些益州士族看到这封斥责文书后,他们是会觉得糜旸因为专权擅政引得刘备不喜。

还是会认为刘备是在给糜旸透露一个,明显的政治信号呢

以后无须事事上报。

很明显是后者。

而这个政治信号意味着什么,明眼人都知道。

对元从系的信任,刘备一直是不遗余力的。

况且诸葛亮还知道刘备有这个举动,除去是向天下人宣告一个政治信号外,还是在用帝王的权力,让他从梁州事务的忧心中抽回心思。

梁州自有糜旸为大汉守着。

在明白刘备的两层用意后,诸葛亮的脸上浮现了笑容。

对他的关爱,刘备也一直是无微不至的。

刘备见诸葛亮脸上浮现笑容,他便知道诸葛亮全都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