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孟达自救 夏侯动心(2 / 3)

糜汉 酱油拌历史 6198 字 9个月前

夏侯尚有些急不可耐的接见了李辅。

他在李辅手中接过孟达给他的第二封信,认真看了起来

达远在边隅,汉水分绝恩泽教化,未幸抚蒙,而于群山之间,敬陈所怀,惧以往事卑鄙,未见信纳。

夫物有感激,计因变生,古今同理达今执掌一营,余愿足矣,本应铭心立报,永矣无贰。

岂料旸从未信任,军中将官多出公安,近日又有诽谤言语流传,旸渐疑虑。

郡中大姓申氏,往者多见输粮草于旸,不料旸恶申氏大族,多番谴责,申氏兄弟勉力申辩,而终不解。

为脱旸之暴政,申仪立密计,欲北归命,不幸事露,遂有西城之乱,千人之屠,诛及婴孩

达既目见申氏之悲,且观旸外宽内忌,残忍嗜杀,内心惶惶,汗如雨下。

虽犹活命,忧惕焦灼,未知死日,竟在何时。

人居世间,犹白驹过隙,而常抱危怖,其可言乎

今此郡民,虽惧旸威势而臣服,然大多郡民隐在山草,看伺空隙,欲复为乱。

旸暗藏险志,时常图欲北进,修立军械,辇赀运粮,以为军储。

今旸令达掌军,是欲责后效,以杀达为趣也。

申氏倾覆之后,旸素无备,若明公以万兵从武当入汉水,达便大开水寨,以为内应。

先前申氏,前后举事,垂成而败者,由无外援耳

若北军突袭临境,传檄属城,思咏之民,谁不企踵

祸在漏刻,危于投卵,进有前程远大之宜,退有诬罔枉死之咎。得失明显,无复犹疑。

达若受罪不测,一则遂旸所愿,二则杜绝北归者心。

望明公明察秋毫,速赐秘报。达当候望举动,俟须响应。

当看完孟达让李辅送来的第二封信后,夏侯尚的脸上已经浮现惊喜。

之前满宠的劝谏他并没有忘记,他自身对这一点亦有着疑虑。

但如今孟达在第二封信中,已经表明他之所以要背叛糜旸的原因是什么。

孟达是在自救

孟达信中所言的内容,有理有据,其中有不少内容都是可以探查的。

这让夏侯尚的心中,对孟达的投诚更加确信不少。

再加上之前夏侯尚在

到达宛城时,曹仁就曾向他言过,之前申仪向他发信请求为内应的事情。

那时因为西城太快陷落,所以曹仁的大军都还未出发。

因为这个往事,曹仁在夏侯尚面前流露愤慨之心。

在曹仁看来,因为他的推迟行军,一个夺取汉兴郡的大好时机就这么失去了。

如今孟达成为申仪第二,有意在汉兴郡为魏军的内应,这让夏侯尚多了几分信任的同时,心中的火热越来越强。

若这一切都是真的,那么他扬名立万的时机就在今朝

夏侯尚在看完孟达的第二封信后,他当即开始书写起给孟达的回信。

如孟达信中所言,他现在处于时刻忧虑的境地之中。

就算夏侯尚现在不立即派兵与孟达里应外合,他也应该回信一封送与孟达,表达自己有意向接受他的投诚,这样才能暂时安抚下孟达。

否则正如孟达所言,他若是因为看不到希望而露出马脚被糜旸发现,那么夏侯尚后面想起来会后悔莫及。

在夏侯尚写完给孟达的回信之后,他当即让李辅带着信件回到水寨中,交予孟达。

等李辅走后,夏侯尚马上召集诸将,开始认真探讨起孟达投效一事。

诸将之中满宠在看完孟达的信笺后,他原本心中的有些疑虑亦渐渐解开。

但哪怕是看完孟达的来信,心中有些动摇后,他还是建言夏侯尚要多加详查,莫要中糜旸之计。

满宠的性格是属于很稳重的那种。

面对着满宠的三番两次劝阻,夏侯尚的心中对满宠不再如往常那般尊重。

当初曹仁意欲发兵西城之时,正是被满宠所劝阻。

连续两次劝阻之下,夏侯尚觉得满宠太过保守了。

两军对阵,战场局势瞬息万变,岂能事事以稳为主,若是那样的话,难道等敌人自毙吗

身为将领,就应当善于把握时机,奋勇出击,这样才能立下不世之功。

犹如当初糜旸的公安一战一般。

现在夏侯尚心中对孟达的信任,已经压倒对他的疑虑。

满宠见夏侯尚的言语之中,已经有进攻之念,他知道自己无法阻止。

因此他便希望夏侯尚将此事传报给曹仁,令曹仁决断。

曹仁乃是曹丕亲自任命的,三大战区的最高长官。

夏侯尚职权上受曹仁管辖,所以他若要有军事行动,那么提前上报曹仁乃是应有之义。

夏侯尚虽然有些不愿,但他知道就算他不上报,按照满宠的性格,他亦会将此事上报给曹仁。

况且他现在心中,还是有着疑虑的,他并没有真正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