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过大的战乱,人口户数应该都是持续增长的状态。
加上当年群雄蜂起,关中韩遂、马超起兵抗曹,关中不少人逃往相对安定的汉中地区。
有记载的就有,数万户关西民从子午谷逃奔汉中。
能千里迢迢逃难的民众,肯定是青壮居多。
而子午谷就在西城附近,一出子午道,就可来到汉水,汉水下游不远处便是西城。
在这种情况下,当年那逃难的数万户百姓,肯定有不少流入西城之中。
当初张鲁治理汉中期间,曾有属下劝他称汉宁王,他的功曹阎圃对他劝谏说“汉川之民,户出十万,财富土沃,四面险固;”
从阎圃的这句话以及事实推断可知,当初汉中郡的户数已经超过十万。
而汉中郡的辖县只有九个,当世县城非大国都城者,大多只能容纳一万户以上的民众,再多就要迁往其他县城。
而且在初平年间,申氏兄弟就一直与张鲁互派使者交流,那时正是大量关中人口涌入汉中的时间段。
在这种情况下,割据西城、上庸两县的申氏兄弟,很大可能是在向张鲁做交易,张鲁给他们人口,而他们选择服从张鲁的统治。
虽然说当初曹操从汉中迁走了不少人口,但那主要是南郑几县的人口。
汉兴郡这里的人口因为地势原因,易进难出。
所以按照当时曹操紧急撤离人口的情况来看,根本没有太多时间给曹操往汉兴郡中迁移人口。
再加上当时西城已经独立为一郡,而史料记载的仅仅是从汉中郡迁移人口的事实,并未记载从西城郡中迁徙人口。
在这种种推断之下,西城人口竟然只有三千户
恐怕在八十年前,汉顺帝时期都不止这个数吧。
大量的户口,定然被申仪隐匿了,而申仪所隐匿的户口可能是他报上来的数倍以上。
糜旸看着张嶷与邓艾言道
“吾原本只以为申仪只是心怀不轨之豪强,万万没想到,他竟然如此胆大包天,隐匿如此多的人口,此贼不除,汉兴郡迟早大乱。”
在成都时,刘备处决周群的罪行中,有一条便是周群隐匿人口达一千多户不参与徭役。
而照如今的情况的来看,如果周群该杀,那按蜀科之法,申仪就该族诛
原本糜旸想除去申仪,大部分原因是历史上的申仪便是两面三刀之辈,这种随时可以掀起叛乱的隐患,不可能会将他放在腹心之处。
但如今看来,如果不除去申仪,别说将汉兴郡打造成来日他的北伐基地了。
恐怕不久之后,他大军的军粮补给,都会被申仪给紧紧卡死。
毕竟没人口,还种什么田。
见糜旸杀心越来越盛,张嶷赶紧劝谏糜旸道“大军未习练,战力未强,还望府君暂且忍耐。”
张嶷说的道理糜旸当然明白。
历史上就在今年申仪反叛之时,那时候曹丕派来攻打刘封的大军还未到达,而申仪竟然就独自率领着麾下私兵大败刘封。
虽然刘封有着很严重的性格弱点,但是他还是颇为善战的,而且他手下的亦大多是精兵。
在这种情况下,拥有守城优势的他,还能被申仪正面击溃。
这足以说明目前申仪手中,有着一支战力不俗的私兵,这还没算上他兄长申耽手中,可能存在的私兵。
而糜旸目前手中虽然拥有万余战兵,但是这万余战兵还未经过习练,号令还未统一,现在不是贸然动武的时候。
在张嶷劝谏之后,糜旸对着张嶷与邓艾吩咐道“你二人要加紧习练大军,务必要尽快锻炼出一支可战之兵。”
邓艾年纪轻轻就有着名将之资,而张嶷在之前担任州从事时,负责的便是训练新兵一事。
在这二人的配合之下,想来万余大军的训练速度会增快不少。
在糜旸的吩咐之下,张嶷与邓艾二人领命而退。
在张嶷与邓艾走后,糜旸一个人坐在楼船上的阁楼中,思索着下一步的对策。
相比于张嶷与邓艾,他最大的优势便是知道历史。
现在虽然历史已经改变了不少,但历史会变,人心却不会变。
就像曹丕,哪怕今世季汉势力未遭受重创,想称帝的他依然会称帝。
历史上的东三郡之乱,整体的发展过程便是
与刘封共同驻守东三郡的孟达,因为关羽之死与法正之死,担心刘备责怪他,所以先率领部曲四千余家投降曹丕。
而在孟达投降之后,曹丕认为东三郡有机可乘,便令夏侯尚、徐晃与孟达率军一起攻打东三郡的刘封。
就在这时候,申氏兄弟中的申仪率先扯起叛旗,发兵攻打刘封。
猝不及防之下,刘封为申仪所败,加上那时夏侯尚的大军已经到来,所以无奈之下,刘封只能逃回成都。
从历史上发生的事实可知,申仪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一旦看到有利可图,就会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