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快,越是会被楚向前在幕后掌握了公司的实际控制权。
公司发展的快,买船就是必然的举动。
要么股东们一起按股份比例出资,要么找银行借款。
银行借钱问题不大,可借了一次两次,再想拿到贷款,难度会越来越大。
可股东出资,赵家的财力和楚向前根本没法比。
一个不好,楚向前的股份就会超过51%。
不过楚向前倒不是想抢夺赵家的船运公司。
他也没那个心思去管那么多公司,这才找赵丛演给他打工。
而且不仅是赵丛演,还有包船王和其他两位规模大一点的船运公司,现在也还是创业初期。
同样的条件,一旦拿下两家船运公司的股份,那楚向前未来才是名副其实的船王。
而且船运高利润期,至少有十五六年,等别人还在考虑要不要弃船上岸时。
楚向前肯定早就把两家合作船运公司的股份,和自己控制的国际船运的股份高位套现。
只保留一半的股份,凭借手里的海量资金,很容易就能度过船运行业的低迷期。
而且他想套现其实不难,甚至可以说,楚向前想不套现都不行。
随着今后国际贸易越来越大,各国进出口生意门槛越来越低。
船运行业的利润必然逐年增加,掌握三家超大船运公司的楚向前,肯定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压力。
说白了,除了巨大的利益外,就算是港岛和伦敦的鬼佬,到那时候也不希望看到吨位和船只数量,在世界上排名第一、第二的船队,被一个亚洲人掌握着。
楚向前基本上不可能等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套现。
很可能是70年代初期,中期,就会有人找上门,想入股他的船运集团。
而那个时候虽然不算船运市值的顶峰,却也已经是市值最高波段。
虽然出售股份赚的钱不是最高,但绝对是出手的上佳时间段。
否则,等到80年代初,像包船王一样上岸,不仅不好出手,股东和投资者还会觉得他这是跑路。
今后船运行业的利益大跌,这责任必然会怪到楚向前头上。
楚向前眼看赵丛演在那犹犹豫豫,笑着放下筷子,对守在一旁的张天志招招手。
“打电话给包先生、董先生和曹先生,就说我晚上请他们一起吃饭。”
赵丛演听完就急了,港岛的船运公司其实真不少。
但真正形成规模的,其实也就四家。
而曹、董、包这三位里,赵丛演最担心的对手其实是曹问景。
用财大气粗来形容曹问景一家再合适不过,十五六年前来港时,曹问景走的匆忙,只带走了10万美元和一些名贵珠宝。
而这还只是曹家总家产的1%不到。
而这10万美元,对比其他三个人,曹问景在港岛创业时,本钱最足,实力也最强。
不过曹问景进入船运行业也是四人中最晚的,62年才开业,但公司一开,就买下了10条万吨轮船。
一下子就从吨位上超过了,从业七八年的赵丛演。
当然,和楚向前还是没法比的。
但要是楚向前和曹问景合作,赵丛演想想就知道,不仅船运上两家合伙的新公司,会快速发展。
在其他生意上,曹问景肯定也会靠着楚向前,像郑雨桐一样,家产家产翻一番,五年翻两番的跨越式发展。
所以赵丛演这下根本没拒绝的余地,只能答应楚向前入股他家的船运公司。
而且这次楚向前要的可不仅仅只是30%,实在是自己既出30条胜利轮,又给新公司找了个能赚10年的好项目。
不多要点股份,楚向前自己心里都过不了自己这关。
只是等赵丛演答应后,楚向前又笑着让他陪自己去见见曹、董、包三人。
赵丛演听完就没好气的点点头,知道楚向前这是拿自己当例子,去逼迫三人答应他入股。
不过赵丛演也知道,自己一家的运力,不可能吃下土奥每年新增的出口份额。
但就和楚向前说的一样,与其把利润让给鬼佬,或者日笨船运公司,还不如把这肥肉交给自己和其他合作者吃下。
可惜张天志打电话约人,却只有曹问景答应赴约。
楚向前听完张天志的汇报后不由皱眉,一旁的赵丛演却仿佛听到什么大玩笑一样的笑着说道。
“我本来以为老曹不会来,却不想我们四个人里,运力最少的包、董两家,反而更有志气。”
楚向前没理会赵丛演的调侃,皱眉想了想后,很快想到,好像包、董背后的金主都是老丈人。
无奈摇摇头,好像港岛不少名人,发家时,靠的都是娘家的势力。
楚向前只能带着赵丛演在马场里看马,等到中午时,一起去了有骨气见曹问景。
不过等楚向前到了有骨气时,开车的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