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五十五章 石见危局(1 / 2)

“高阁老为何如此着急呢?整个大明官场基本还都是儒学科举官员,考的也都是圣人道德文章来制约。这要一时间放开了,可不好收场。”n

“而且既然一切都是误会、都是不小心,那么今日会因为误会不小心来给大明官员放开道德枷锁,明日也会因此给大明官员身上加上更重的道德枷锁。高阁老不像是不懂君以此兴、必以此亡的道理。”n

严嵩的提点,确实引起了高翰文的注意,顺着严嵩的话头,高翰文也开始了自己的琢磨。n

“这就不是老夫这个罪人该操心的事情了。”n

“今日来,主要是想看看,我严家绍庭拜得的好老师。整个严家都承你的情。老夫说的。不管之前如何,以后如果到关键时候,严家必定会助一臂之力。”n

严嵩自己说完就拄着拐杖,潇洒地就要出门了。n

这老头子精神矍铄的样子,估摸着再活二三十年不成问题。n

只是刚站起来,高翰文身子刚靠近,双手还没来得及去扶,就听到严嵩以微不可查的声音问道:“徐家赵家那边,能长久统治下来吗?”n

这个问题,这个轻声细语的音量,确实有点把高翰文愣住了。n

怎么的,严嵩这个老头子也有想法了?n

但本着鼓励外出创业的初心,高翰文在扶住严嵩一只手的同时,很自然地回复到:“治民也是三板斧,离间、镇压与集体强奸。离间比如让做做好人好事的成本大于袖手旁观甚至做坏事,百姓之间自然离心离德一盘散沙。一盘散沙,又有何惧,只需要威逼利诱,辅之分散驻扎及时响应的一小股精锐军队镇压就能治理了。至于集体强奸,等广泛诞生混血儿,重教门而轻血脉,等到以父奸女,以哥奸妹,以子奸母横行时,这地方还不好治理吗?”n

严嵩听完,脸色肃穆地定住了一会儿,然后撇开了高翰文的手臂,安安静静地出门去了。n

说实话,严嵩哪怕自认为是个狠人,但也就是打击政敌罢了。人死不过头点地。像高翰文这种动不动无差别欺压打击所有百姓,坏事做尽的,还真的是第一次见。这就是新学所能得出的答案吗?n

转念回来,真的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有如此不怕牺牲勇于担当的霹雳手段,以后浙江新学的安危反而不用太担心了。n

---------------n

等送走严嵩,高翰文立马让人去问了黄峨严嵩如今的生意。n

原来严嵩现在主营是解救昆仑奴,当然也顺带解救解救被英格兰俘虏的爱尔兰人,还有俺答汗送过来的罗斯人。n

现在整个南洋以及非洲,大量的土著火并,相互厮杀处死战俘那基本是司空见惯。n

而严嵩做的,就是拿钱去赎买这些战俘,他们能留得一命,然后运来大明。n

一部分伶俐的由宫里贵人拣选、东厂拣选,一部分身强体壮的由御马监拣选、锦衣卫拣选,剩下的就卖给各大作坊当奴工。n

由于严嵩这解救规模越来越大,现在那些地方原本的战俘已经不够了,已经演化出为了挣这笔解救费用而专门发动的捕奴战争了。但这些具体的,远在大明的人如何知晓呢,都还以为自己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呢。n

知道了严嵩如今干的这大好事,也就理解了其为什么整个人都慈祥了那么多。自以为的好事做多了,心胸都变宽广了。而且其批量给东厂、锦衣卫、御马监挑选人才,难怪可以如此肯定地说能助一臂之力。n

想来这些昆仑奴也是明白知恩图报的。从等待处死的战俘,一跃成为大明帝国的权贵刀把子。这个恩情,能不大吗?n

只是现在还以为自己做好事的严嵩,按照后世的逻辑,大概再有两百年就该被骂做黑奴贸易的刽子手了。就不跟着老头子点明了,免得这老头这一对比,好人休养给破功,气死了就惨了。至少目前,还主要是解救了这些昆仑奴。就算他们在本地当上酋长又如何?过的日子怕比不上大明的一个普通地主士绅了。n

了解了自己这个师公的能耐后,高翰文才开始琢磨起高拱这么做的行为动机来。n

很明显,高拱这是急了啊。n

关键是目前有什么着急的呢?n

麓川战事不是还没有结果吗?又不是失败了。n

河南虽然出了幺蛾子,但因为柳常青在黄河洪水时勇于救灾其实还是民心可用的。n

就算财政扛不住,但不是还有日本的石见银矿这个最大底牌吗?n

难道?n

有一个非常不好的推断,希望不要是真的,否则,怕是真的要提桶跑路了。也难怪严嵩出面提点自己。n

石见银矿出问题,那一定是倭国天皇在借大明天军助剿地方大名后反戈一击,开始对大明耍幺蛾子了。n

能支持倭国天皇在见识过天兵如此战力后还如此自信心膨胀,那多半是东洲那边给了倭国一定的技术资源了。难道是武器换人口?n

太久没有跟东洲那边联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