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鞑军有援兵到来,吕文德不禁发愁,忙与吕文焕商量。
鞑军强大,张柔又是老狐狸,吕文德竭尽全力,勉强支撑住鞑军攻势。
再来多一个兀良合台,同样是个狠茬子,凶名在外,吕文德不禁头痛不已。
吕文焕乃是吕家军的智囊,他分析道“我军不能与鞑军硬拼,单是鞑军一军,我们能够拖住他们,二军齐至,我们必须向朝廷求援”
吕文德以之为然。
顶不了,就向上级报告呗。
其实吕家军分兵对战二路鞑军,守是没问题的,不惜一切代价拖住鞑军也不是不可能,毕竟宋军占据地利,但吕文德岂会这么做
宋朝官场向来有政斗的传统,皇帝和文官素来不信任武将。
为了防止武将军阀化。皇帝和文官宁可自毁长城,也要把武将们按得死死的。
宋高宗弄死岳飞就是典型例子。
有蒙古这个外患,朝堂内的各势力还能团结一致对外。但等到蒙古军偃旗息鼓,外患暂消后,朝堂内的政斗也就又恢复了。
比如吕文德顶住二路鞑军,一旦蒙古退兵,朝廷就会秋后算账。
你吕文德这么强,以一敌二不落下风,还把他们打退了,这还得了
尤其吕文德与孟之祥相比,不利之处在于孟之祥是天高皇帝远,而吕文德的军队离京城近,你吕家军如此战斗力,必须削你兵权
你功劳这么大,能力这么强,朝廷是不会放过你的
没有了兵权的将领一钱不值,“前任李将军”的典故,吕文德虽不学无术,很清楚的。注1
大丈夫只患没权,没权,虽狱卒也可欺负你
哪怕面临着鞑军二路夹击的情况下,吕文德并不是想着如何打败鞑靼人,他居然消极了,谨守自己原有地盘,并没有主动拦截鞑军,只是向朝廷告急。
而朝廷这边呢,先喜后惊。
当四川报捷文书传到临安,君臣们大喜,以为鞑军必退,这次无功而返。
毕竟鞑军三路犯境,西路军蒙哥汗被打得大败,中路军兀良合台难下鄂州,东路军忽必烈被吕文德挡着,全无进展,其大军日耗费巨大,岂可持久。
因此朝廷枢密院给京湖战区贾似道和吕文德的命令是稳定为上,谨慎小心,不消多战,鞑军自败。
万万没想到鞑靼人的中路军兀良合台部丢下京湖,沿长江北岸急进,欲与忽必烈汇合,其意不祥。
吕文德及长江沿岸驻军的报急文书雪片般飞来,报告说该部鞑军进军神速,直扑而来,这下朝廷君臣们坐腊了。
先是磨磨蹭蹭,抱着万一的希望,希望鞑军转向,就万事大吉。
过上数日,兀良合台部的指向已经很明白,他们就是要兵犯江南,理宗皇帝召二院即政事堂、枢密院的大员们廷议。
有人认为,一客不烦二主,把江南军队召集起来,归由吕文德指挥,让他去挡着鞑军,毕竟以前他也能挡着鞑军。
即时有人反对说吕部本来就是强军,吕文德拥有这么大的兵权,如果给他打赢了,有了异心怎么办,所有的军队都在他手里,谁人可拦他
此话一讲出来,个个都不敢说起军队归由吕文德统一指挥之事。
有的大臣心中不禁悲哀,事态如此紧急,大家还提防着武将。
如此军队不能给吕文德指挥,大臣们点将,看看谁人可当大任。
在京的将领们被叫到枢密院,他们听闻要出动去抵挡鞑靼人大军,乃是凶名在外的兀良合台部,顿时个个面有难色。
不仅如此,枢密院的大佬们均不愿出外为“使相”,即朝廷的“相公”到地方和军队任上任职。
这可是国难当头,文臣武将这样的德性,让理宗皇帝深感失望
那些文臣平日里说得慷慨激昂,一到紧急关头,却不肯为君分忧。
还有那些将军,理宗皇帝看操,他们演练得似模似样,一派国之强军的样子。
没想到却都是银样腊枪头,中看不中用。
真正能打的只有孟之祥的川军与吕文德的两淮军,可惜川军鞭长莫及,吕文德只手难遮天。
还是有人是行的,前任宰相,现判建康府、行宫留守赵葵还在,他可是员宿将,吕文德就是他找到的,朝廷派人去询问其可有破敌之策,可愿为国效力
可惜赵葵年老力衰,说管军不易,他只能守着建康府,可保万无一失。
建康重要,只好让赵葵继续呆着,另寻良帅。
前线急报不断传来,朝廷尽在扯皮,找来找去,理宗皇帝先征发江南各路军队勤王,着城内三衙高官们统率,先行抵抗。
急召京湖贾似道率军下江南去抵挡兀良合台,这是他的手尾,先前他负责与兀良合台对战,兀良合台跑路,不找贾似道还找谁
当贾似道接到朝廷急诏时,几乎想呕血。
从京湖把军队调到江南,劳师远征,败亡之道也。
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