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可能,汪世显他不乐意得罪宋人。
但既然得罪了,汪世显就要下狠手,他要破城,尽屠其众,灭其心气
在汪世显的督战下,蒙古汉军向着顺庆府发动了大规模的攻击,顺应府防御的宋军压力大增,同时,也给予蒙古汉军重大打击
那时期的攻城没什么技术含量,在最具技术含量的抛石车无法轰下城墙后,攻击方就得“蚁附”攻城,而守城方则使用一切手段把这些“蚂蚁”给弄下城去。
弓弩箭矢、石弹在空中乱飞,木头摩擦的“叽咕声”、“砰砰”的撞击声,和人们的叫喊夹杂在一起,城上城下都是人头拥拥,一片喧哗。
尸体堆积在城墙下,蒙古汉军只要有鞑靼人的督阵,往往表现神勇,攻城陷城不在话下。
然而他们在顺庆府城下遇挫,守军似有无穷的韧性,把蒙古汉军尽皆打下城墙。
一名攻上城墙后掉落到城下,死里逃生的蒙古汉军犹有余悸说起宋军的厉害他们有个将领挥动一杆亮银枪,枪法通神,冲上城墙的蒙古汉军被他有如毒蛇般的枪刺给尽数挑死
不仅如此,其余宋军的战斗水平也相当高,他们挥动刀枪,把鞑军杀倒在地。
宋军顽强敢战,汪世显曾经看到两个敌对的汉人抱在一起,飞跌下城墙。
汪世显脸色严峻,这应该是宋军的主力啊
不过他有选择,对于蒙古汉军、炮灰能破城最好,不能破城也无所谓,他把重点放在宋军援兵上,寻机野战歼敌,即围点打援。
他的用兵思路要想找个机会摆开了对干,干掉援兵,毕竟已军骑兵较多,长于野战。围城时只要敌援被消灭,辄破城更易。
很多时候都是这样的,只要消灭了援军,则城池往往投降了。
但是对拼的时候总有一些外界条件影响胜负,地形、士气、体力、人数之类,于是所谓战术便是尽量把外部条件引向有利于己的一方,最后还是对拼实力。
看过守城宋军的战斗力,汪世显很重视即将到来的宋军,于是当宋军主力进至顺庆府外围时,汪世显留下汉人部队三千,继续对顺庆府施加压力,把营地放在了南城,阻住城内宋军前往接应援军的道路。
汪世显率本部五千人,各杂牌军三千人,南人三千人共一万一千人马,就在城南部旷野一字摆开,以逸待劳。
远远地看到了宋军大部队过来,看到后甭说汪世显的心提起来,鞑军众人也看了了不同寻常。
宋军装备齐全,体格健壮,队伍整齐,显示出精气神很好。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他们士气高涨,大声叫喊着,向着鞑军逼近。
好吧,怎么都得打,打打看,说不定宋军是银样腊枪头呢
马蹄轰鸣,无数的战马在调动,鞑军马多,远远看去让孟之祥觉得好像到了非洲平原,无数的野兽正在迁徙一般。
鞑军并没有急于上前冲阵,而是骑兵来回奔驰,乱箭射出,一阵阵箭矢如雨般落在了宋军的头上。
“稳住稳住”宋军步兵阵中,王坚手执盾牌走动,让军人们稳住不动,同时放箭回敬。
两军对射的结果,是鞑军骑兵不敌
他们惨叫着掉落马下,也有一些战马被射翻在地,人与马倒在地上挣扎,鲜血泉涌,地上一滩滩的血。
对比之下,宋军阵营着箭,但屹立不动。
死伤者立即被救护兵和民夫带走,伤者医冶,死者堆放一边。
在这样的大场合中,一个二个的射雕手与弓箭达人根本无济于是,比的是团体的力量。
很好,对于这样面对面的“排队枪毙”,宋军的训练没有白费,经受了考虑。
宋军是步弓,步弓可以站住发力,更加强劲,且有弩、小型机动床弩的协助,而鞑军骑兵的速度不足以让他们高速摆脱步弓的射杀。
宋军有战例可学,也学到了,那就是汉武帝时的李陵,率步卒五千力战匈奴单于的八万余骑,只要弓箭充足,匈奴人根本无足为虑。
弓箭好是其次,重点在于敢战,只要敢战,鞑军何足为虑
如此就是现在的情景,宋军稳步上前,鞑军弓箭无法阻止。
看到宋军向着城池逼近,汪世显不再迟疑,立即下令骑兵转入进攻。
他手下共有四将,乃蒙古人满德麦、格日里泰,金人陈得乐,汉人魏和忠,其中满德麦稳健,格日里泰骁勇,他自请战打前锋,汪世显依其所请。
两军大战,格日里泰从中路率骑兵二千猛击进宋军左军阵中这是中军,杀进敌营、只见平原上两军部队如汪洋大海,鞑军过万,而宋军五个军达一万二千五百人,双方真是有的打。
格日里泰骑兵中有重甲部队五百,猛冲进宋军左军,恍如坦克冲阵,左军以人挡之,孤单力薄,力不可敌,因此马上变阵,前面力拒之,左右两侧包抄,双方混战,只要鞑军骑兵失了速度,就是个一个个醒目的靶子
宋军长枪乱捅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