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仪者,三姓家奴也,但用得好,三姓家奴也能起到大作用。
此人乃金国武仙部将,原属武仙麾下得力战将,大名府人氏,汉人出身,是追随武仙逃出三峰山血战的幸存者之一,可见其能。
发生在金朝与蒙古之间的三峰山血战,是金朝最后的一次挣扎,在这场战斗中,金朝拼尽全力,然而失败,金军大溃,声如崩山,金哀宗苦心经营近十年的精锐大军,从此不复存在。
武仙也参与了这场大战,他的主力全军覆没,只带了三十余骑兵躲入竹林中,蒙古人没有搜索到他们,后来逃亡到密县河南新密方得安全,这当中就有刘仪。
之后金哀宗南狩蔡州,武仙拥有当时大金唯一的重兵集团,不抗蒙古去打大宋,结果被孟珙屡次击败,刘仪见势不妙,向孟珙投诚,并献上打败武仙的良策,得孟珙采纳,顺利地打败了武仙。
金国亡了,刘仪归宋,因其功大,有孟珙保奏,得史嵩之赏识,晋其为镇北军的副统制官,黄州副团练使,50级的保义郎,待其不薄。
副统制官作为中级干部团级,待遇是不错的,除开俸禄,公使钱如都统制每月200贯,统制每月150贯,副统制官每月100贯,收入很高。
史嵩之用人不拘一格,不因其出身而bs他们,刘仪在镇北军的日子快活。
史去赵来,赵范出任京湖制置使之后,他带来的南军大宋嫡系与北军镇北军归正人矛盾重重,关系恶劣,互相冲突,赵范无法制止。
待到镇江都统李虎带无敌军,偕光州都统王福所部军为援兵到达襄阳,声明他们南军要尽杀北军,为了保命,结果北军诸人纷纷外逃,投降了蒙古人,当中就有刘仪。
蒙古人对他们持利用的态度,刘仪继续领军,受令助防守游显防守襄阳,现襄阳成为一座孤城,没有援兵,刘仪认为不是他们不努力防守,而是鞑靼人太逊色了,陷大家于绝境中,因此,他投降也无可非议。
关键在于,大宋领兵官是孟珙
孟珙的名声好啊,待人真诚,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尊重大家,向他投降绝对没问题。
于是刘仪就秘密串联各军,对军官们道“襄阳已无援兵,成为一座孤城,攻城的是孟珙,他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襄阳城失守是迟早的事大家都知道孟珙是什么样的人了,我们投降他,绝对没问题。”
有人说“怎么好意思捏,我们先前投降过孟珙,接着又投降给大朝,现在又投降给孟珙,朝三暮四,好象很没立场,很没骨气”
刘仪苦笑道“好过没命啊要是襄阳失守,你们说立场和骨气有什么用”
“先前我们投降大朝是迫不得已,孟珙来了,投降给他,至少他不会笑我们,换作是其他宋军军官,或许我们只有死战到底了”刘仪的说法得到了众人的赞同。
即使游显严格控制军队,但他的鞑军才得一千人,而汉军有六千人,关键在于襄阳的形势太不利了,大家看得出襄阳必将难保,就连游显也是惶惶不可终日,甚至捉到一些拾取招降信的汉军,也不敢下毒手,怕遭遇报复
这样的情况,岂能守得住襄阳,果不其然,当孟珙把孟之祥与史志超调回去攻打襄阳城,看到城外宋军持着缴获的来自信阳与樊城的旗帜印信等物来耀武扬威,城上蒙古军无论是鞑靼人还是汉军,都脸呈灰色。
最终该发生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刘仪打开了城门,放宋军入城,同时集中兵力,包围了“达鲁花赤”府第,俘获了游显。
宋军进城,一部分的鞑子抵抗至死,但大部分的鞑子居然都是投降了
因为孟珙答应过他们降者不杀,因此夺回襄阳的过程极为顺利,大部分的地区都是完好无损,仓库物资也都顺利接受,当然不如赵范“送给”蒙古人的物资多。
就这样,孟珙以“孟氏作战法”顺风顺水地打败了敌人,收复了失地,损失兵力不多,鞑军撤退
大胜
孟珙向临安府行在报捷,就这样,襄樊又重归于南宋版图。
赵范失土,孟珙收复,消息传来,万民欢腾,得朝廷嘉奖,孟珙晋升为朝廷宁远军承宣使、带御器械、鄂州江陵府诸军都统制,升到了28级的中亮郎客省副使。
朝廷对他重赏约百万钱,但孟珙不肯先于将士受赏,拒不受赏。
嗯,这时武将抗抗旨是可以的,作个谦虚的姿态,官家与文官是不会追究的。
官家允许“三军勋劳,趣其来上”,意思是让孟珙把诸人的功劳统统写上来,他来作封赏。
因此孟珙实实在在地将诸人的功劳写在功劳簿上,呈送官家。
看到孟珙军夺取襄樊的全过程,官家欢喜不已,认为孟珙、孟之祥、刘全、曹文镛、史志超等人功在国家,宜加重赏
于是朝廷大奖三军,厚加封赏,人均五贯钱,这是最基本的奖励。
孟之祥则晋升为鄂州都统制、湖州防御使、33级的左武郎,升官之快,不得不说他之前加入禁军带来的好处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