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章 对书法的理解(2 / 3)

过,我觉得有些人显得太过张扬,未必是好事。”

朱瀚嘴角微扬,语气中带着几分玩味:“标儿,这正是你需要看的地方。一个人的技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心性。你看那苏锦云,她技艺确实精湛,但锋铓太露,日后未必能与人为善。”

朱标点了点头:“皇叔所言极是。我倒觉得,顾清萍的表现更符合太子妃的气度。她不仅技艺出众,还懂得帮助同伴,性情温和。”

朱瀚笑了笑,语气多了一丝欣慰:“看来你对她的观察很到位。记住,选择太子妃,不仅是选择你的伴侣,更是选择未来大明的母仪天下之人。”

朱标目光坚定,轻声说道:“我明白了。”

清晨的庭院沐浴在阳光下,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花香。

几十名入选的女子依旧分成五组,每组在自己的区域内安静地坐着,面前摆放着笔墨纸砚。这一次的考核,是书法。

庭院正中,一位年长的女官缓缓走到众人面前,她的身后跟着几名女官,手里捧着几卷精美的宣纸。她环顾四周,威严地说道:“今日的考核是书法。书法不仅考验技艺,更能展现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和心性。”

她转身展开手中的一卷绢帛,绢帛上用工整的字体写着一段文字:“庭前花落知时节,雁过无声入寒霜。”

女官缓缓说道:“各位需在一炷香内,临摹此文。笔画是否流畅、字形是否端正,皆为考核的标准。但请记住,书法最重要的是‘气韵’。写字如做人,若心不静,便难以写出好字。”

女子们纷纷低头应道:“是,大人。”

顾清萍缓缓展开宣纸,拿起毛笔蘸了蘸墨,目光在绢帛上的字迹上停留片刻,随后深吸一口气,手腕轻轻提起,准备下笔。

她身旁的玉容却显得有些手忙脚乱。她的手颤抖着,将墨汁滴在了宣纸的边缘,顿时皱起眉头:“糟了……才刚开始就出错。”

顾清萍抬头看了她一眼,轻声说道:“别慌,宣纸的边缘并不会计入评分。重新开始便好。”

“可是……”玉容咬了咬牙,“我写字一向不好,这次恐怕要丢分了。”

顾清萍安慰道:“写字的确不易,但这考核更注重心性。不要急,慢慢写,把心放平就好。”

另一边,苏锦云已然提笔开始书写,她的手腕稳如磐石,每一笔都带着一种优雅的韵律。周围的女子忍不住偷瞄过去,暗暗感叹:“锦云姐姐果然不凡,这字写得如行云流水,实在是太美了。”

苏锦云听见议论声,嘴角微扬,却未抬头,只是专注于自己手中的书写,仿佛一切与她无关。

而另一组的王月如则显得有些心浮气躁。她用力过猛,笔锋压得纸面透出墨迹。她皱着眉头,低声抱怨道:“这毛笔真难用,还不如我的绣针顺手。”

身旁的一名女子提醒道:“姐姐,用力太大,容易破纸。试着放轻一点。”

王月如不耐烦地挥了挥手:“知道了,别吵。”

庭院外的廊道上,朱瀚和朱标并肩而立,目光静静地注视着庭院内的每一位女子。

“皇叔,书法一事虽小,但确实能看出性情。”朱标低声说道,“你看那苏锦云,从容淡定,每一笔都充满自信。”

朱瀚嘴角微微扬起,目光带着几分深意:“锦云确实优秀,但她的锋芒过于外露,容易招致嫉恨。太子妃之位,不仅需要才艺出众,更需要低调稳重,能容人之短。”

朱标点了点头,又将目光投向顾清萍:“那清萍呢?她的书法虽不如锦云流畅,但却显得朴实无华,稳重端正。”

朱瀚轻轻颔首:“不错,清萍的字虽无惊艳之处,但贵在沉稳。她的字正如她的人,低调内敛,却自有一股力量。标儿,记住,母仪天下的人,绝不能心浮气躁。”

朱标听后,目光中多了一丝赞许:“皇叔所言极是。”

庭院中,几十名女子正埋首于纸笔之间,墨香弥漫在清晨的微风中。

女官们穿梭其中,目光锐利地扫过每一位正在书写的女子。每一笔一画,都是一次品性的展现,每一次落笔,都可能决定她们的命运。

苏锦云端坐在桌前,身姿挺拔,手腕轻抬,毛笔在宣纸上行云流水般滑动。

她选择了用略带瘦劲的字体,力求展现出梅花的凌寒之韵。笔锋流畅自如,落笔有力,收笔干净,仿佛每一个字都有生命。

身旁的一名女子忍不住抬头看了看她的字,悄声说道:“锦云姐姐,您的字真是好看得不得了。这笔锋,简直像名家之作。”

苏锦云微微一笑,语气平静中带着一丝自信:“书法之道贵在心静。只要静下心来,每一笔都能流露出自己的性情。”

“可是,我总觉得自己的字缺少灵动感。”那女子小声说道。

苏锦云稍稍抬头,扫了一眼她的宣纸,温声说道:“你的问题在于太过追求笔画工整,少了一份随性和自然。不妨试着松一点手腕,让笔尖自己去寻路。”

那女子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