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7章 各大媒体纷纷到来(1 / 2)

然而,这一变化并未引起英国方面的过多反感,因为品牌的核心资产与运营权已正式转交给苏城。

对于英国人而言,捷豹品牌虽然易主,但只要总部名义上仍保留在英国,便足以维护他们的国家荣誉与产业形象。

苏城对此心领神会,他尊重并理解英国方面的立场与需求,同时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将捷豹汽车带向新辉煌的决心。

苏城相信,在他的指导下,捷豹汽车很快便逐步摆脱过去的束缚,以全新的姿态和更强的实力,迈向更加广阔的市场与未来。

苏城与张启正并肩走在队伍前列,两人步伐稳健。

紧随其后的是一支由捷豹汽车高层组成的精英团队,他们步伐整齐,跟随在苏城与张启正两位大佬的身后,共同步入繁忙而有序的生产车间。

车间内,一幅中西交融的工作画面映入眼帘。

少数来自海外的技术专家,以其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能,成为了生产线上不可或缺的力量。

他们不仅亲手操作关键工序,更承担起传授技艺的重任,耐心指导着新加入的香江本地工人们。

这些洋人生产工以其专业的态度,促进了技术的快速传递,确保了生产流程的顺畅进行。

对于香江本地工人而言,汽车制造业无疑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充满了挑战与机遇。

在洋人专家的悉心指导下,他们逐渐掌握了生产技能,从陌生到熟悉,从生疏到熟练,每一步都凝聚着汗水与努力。

随着技能的提升,即便未来这些外籍技术专家返回英国,本地工人也已能够独当一面,继续推动捷豹汽车在香江的发展。

不久,苏城一行人便抵达了整车生产车间的核心区域,此时时针已悄然指向上午十一点,距离香江首辆本地制造捷豹汽车的荣耀下线仅剩一个小时的倒计时。

车间内,紧张而有序的氛围弥漫在每一个角落,每一位员工都全力以赴,为这一历史时刻做着最后的准备。

苏城敏锐地察觉到,在繁忙的流水线上,几位工程师正聚首讨论,神情专注。

他好奇地靠近,细听之下,原来他们正围绕着一系列细微的技术难题展开热烈讨论,试图找到近期出现的几处小故障背后的真正原因。

这种对品质不懈追求、对问题迅速响应的态度,让苏城深感欣慰。

此前在与张启正深入分析捷豹汽车销量不振的原因时,苏城认为,这一困境的根源并非出在才华横溢的工程师团队上,他们始终致力于技术创新与品质提升。

相反,他更倾向于将问题归咎于高层管理的一系列决策失误,这些决策在无形中削弱了捷豹汽车的市场竞争力,进而导致了其当前的没落状态。

环顾四周,苏城看到一辆辆捷豹汽车已初具雏形,车身线条流畅,彰显着品牌独有的优雅与力量。

它们静静地停放在生产线上,等待着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全面的质量检测。

这个环节将确保每一辆车都能以完美的状态交付到消费者手中,承载着捷豹汽车对品质的承诺与坚持。

苏城深知,这一小时的等待不仅仅是时间的流逝,更是对团队辛勤付出的见证,以及对即将诞生的香江首辆捷豹汽车的期待与自豪。

苏城的突然到访,如同一股清新的风,瞬间吹遍了整个生产车间的每一个角落。

员工们纷纷停下手中的工作,目光中闪烁着惊讶与喜悦,毕竟,对于平日里埋头苦干的他们来说,能亲眼见到苏城这位业界巨擘,实属难得。

很快,苏城与张启正被热情的工程师们团团围住,形成了一个温馨而又热闹的包围圈。

这些洋人工程师们脸上洋溢着激动与崇敬之情,他们中的许多人或许只在新闻报道或公司内刊上见过苏城的身影,如今亲眼相见,那份距离感瞬间烟消云散。

在英国,苏城的名气也是非常大的,毕竟80年代的如今香江暂时还在他们的管辖范围,他们也把苏城当做自己人。

苏城与他们交谈了一会,大家便各自回到了自己岗位上了。

毕竟,既定的12点钟汽车下线,如今时间也已经很紧迫了,自然不能浪费太多时间。

上午十一点半刚过,媒体记者们便如潮水般陆续涌入现场。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苏城麾下的媒体军团,其中包括备受瞩目的佳艺电视台、《东方日报》以及充满正义感的《侠义新闻报》。

作为苏城亲自掌舵的媒体力量,他们自然而然地享有了优先进入车间的特权,得以率先开展拍摄与访问工作,记录下这一重要时刻的每一个细节。

紧随其后,香江的主流新闻媒体也纷至沓来,阵容强大,包括tvb这一电视传媒巨擘,《明报》这一历史悠久的报业先锋,《香江经济日报》专注于经济领域的深度剖析,《大公报》与《星岛日报》则以时政报道和社会新闻著称,还有享有国际声誉的英文报纸《南华早报》,以及《新报》与《成报》等,它们共同构成了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