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4章 大获成功的海港城(1 / 2)

苏城在海港城的逗留并未长久,仅仅度过了午间时光便匆匆离去。

对他而言,海港城的成功与否,似乎成了一个无需过多挂怀的议题,显得颇为多余。

果不其然,次日清晨,海港城的负责人便主动联系了苏城,细致地汇报了开业首日的各项运营数据。

这些数据既带有些许出乎意料的惊喜,又隐隐透露出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沉稳,让人既感意外又觉合乎情理。

第一天开业之际,海港城以惊人的39.86万人次游客接待量,以及高达3.86亿港元的营业额,震撼亮相。

这一成绩显著超越了和黄广场在其鼎盛时期的最佳表现,无论是人流量还是营业额,都展现出了海港城无可比拟的优势。

和黄广场受限于其郊区的地理位置,始终难以跻身高端商业领域的核心,因此其定位长期聚焦于中低端市场。

而海港城则截然不同,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它强大的竞争力,使得无论是主打中低端还是高端商品,都能轻松赢得市场的青睐。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去年苏城与包船王便深入探讨了海港城的未来发展路径。

经过深入的分析与讨论,双方最终达成共识:海港城应以中高端销售为核心,同时辅以低端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从而进一步巩固并扩大其在市场中的领先地位。

因此,定位高端的海港城,其众多销售产品的价格自然不菲,这也直接促使了营业额的显著增长。

根据海港城负责人的详细汇报,若非因人流量激增,部分店铺在服务上未能及时跟上,导致一些潜在交易未能顺利达成,否则最终的销售额完全有可能再提升50%以上。

诚然,这确实让人感到一丝遗憾,但考虑到这是海港城开业的第一天,众多员工尚未完全适应如此庞大的客流量,服务上难免存在不足之处,从而导致部分交易机会的流失。

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昨日所取得的成绩仍然让所有人感到由衷的满足与自豪。

毕竟,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预示着海港城未来无限的可能与辉煌。

随着时间的推移,海港城凭借其庞大的客流量,其租金水平势必将随之水涨船高。

届时,作为以收租为主要盈利模式的九龙仓集团,仅凭海港城这一项目,便足以实现年度利润的丰厚累积,真可谓是财源广进,盆满钵满。

海港城,这座自六十年代起便着手规划,历经十余载精心建设的商业巨擘,终于在八十年代的今天迎来了它的丰收季节。

然而,遗憾的是,那些最初决定并推动这一宏大工程建设的先驱者们,却已无法亲眼目睹并享受到它所带来的辉煌成就与丰厚回报。

这份荣耀与利益,如今已被苏城与包船王这两位香江商界的杰出领袖所共同摘取,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胆识,成功接过了海港城发展的接力棒,享受其所带来的回报。

相较于包船王,苏城深感自己作为海港城的第二大股东,处境要惬意许多。

诚然,包船王因持股稍多,其收益也相应更为丰厚,但这背后是他对九龙仓管理倾注的大量心血与精力。

而苏城则显得更为从容,他能够悠然自得地坐享其成,无需过多操劳。

对于包船王是否可能暗藏私心,损害他这位第二大股东的利益,苏城内心并无丝毫畏惧。

他在九龙仓内部设有专业的财务团队,犹如一双双锐利的眼睛,时刻紧盯着公司的每一笔账目与动向,确保自己的权益不受侵犯。

再者,以苏城如今雄厚的财力与地位,包船王亦不敢轻易得罪于他,反而常常选择向其示好。

毕竟,若真与苏城为敌,无异于自找麻烦,毕竟苏城所代表的,是一个足以让任何对手都感到忌惮的强大力量。

因此,苏城对于各种可能的威胁与风险,都保持着一种淡然处之的态度。

在他看来,过度的担忧,实属多余。

他相信,凭借包船王多年来的经商智慧与实力,定能在商海中稳舵前行,引领海港城乃至整个九龙仓集团,发展得更强大。

而他,每年仅凭海量分红便已心满意足,享受着财富的稳健增长。

九龙仓的辉煌业绩,如同璀璨星光,吸引了香江所有媒体的狂热关注与争相报道。

这份耀眼的成就,让众多香江商人心生艳羡,垂涎欲滴。

在这样的背景下,怡和洋行的扭壁坚与置地地产的总经理鲍富达,迅速响应市场的热潮,紧急召集董事会成员召开会议。

会议中,他们达成共识,决定加速推进上环商业广场项目的进程。

这块潜力无限的商业宝地,其诱惑力之大,已让他们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渴望能尽快参与其中,分食这块令人垂涎的大蛋糕。

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对成功的渴望,恨不得上环的商业广场项目尽快建成营业。

确实,随着九龙仓等项目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