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灾后的查漏补缺(3 / 3)

晋末的卯金刀 倚夜听雨 5504 字 11个月前

褚欣赏这制度的地方,因为这些军史能够对地方起到很好的教化与约束的作用,他们的存在不会对一些心志坚毅的官员有影响,但他们的存在的确提升了官员的下限。

毕竟在唐太宗硬是要自己看起居注前,史官一直都是一个非常受到尊敬的职业。

只不过在唐太宗看了起居注之后,有人带头,后面的皇帝有样学样,直接导致越是后面的史书,众人就越是怀疑史书的真实性,甚至需要足够多的野史去佐证官方的史书。

而史官的地位,自然随着正史的逐渐下降,自然而然这地位渐渐低了下来。

但现在的话,史官依旧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尤其南北朝时,更出现了不少史官精英,尽心尽力详细记录下南北朝的历史。

而史官能让皇帝感觉到头疼,现在让史官去监督官员,哪怕是封疆大吏,面对这些只写不说的军史,又哪里能安心到哪里去。

至少他们清楚,自己为官的时候造福一方,这些军史未必会把自己的事记记录明晰,但是自己若是做了错事,这些军史绝对让自己遗臭万年。

军史虽然只有着记录史书,以及上报的小小权利,其他根本就不涉及到其他任何权利。

但不论地方一把手,亦或者军队中的一把手,对军史的忌惮,某种程度上甚至比其他任何人都要来得警惕。

因为他们是真的有可能会让自己身败名裂,且遗臭万年的,最重要得是,自己跟他还互不统属,自己都不知道军史在这小本本里面写了自己什么东西就向上报。

所以在褚看来,军史制度才是让大汉长治久安的优秀制度,但是唯一让褚感觉到头疼的,就是军史制度本身需要大量的识字人才,而这种人才本身就是这个社会最稀缺的。

“所以军史的规模上去啊,只能期待下一次的科举了。

按照大王所说,至少也要登上三到五年的时间才会举行下一届的科举啊”

褚不由感觉到了叹息,“为什么人才不能像韭菜一样,割了就马上长出来呢”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