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郑略的未来(3 / 11)

晋末的卯金刀 倚夜听雨 25666 字 11个月前

则表示,下一批考试差不多还要三到五年,至少短时间这房子都在郑略手中。

一般为官三年时间,身为官员一般都会有自己的房屋,就算没有,朝廷也会分配给你跟品级相等的房屋。

当然,这时代到底世家子弟多,一般上也不需要等到朝廷分配房子。

毕竟朝廷分配的房子是跟着品级走的,什么样的品级就会安排什么等级的居所。

而如果一直居住自己的房子,那除了能拿到朝廷对应的居住补贴,最重要的是,不会因为你晋升或者降职而搬迁。

而王度也不客气,既然郑略敢送,自己就敢要。

当初自己不一样是跟着他挤在一个客栈里面,就算泡澡都还是一起去泡的呢

从郑略手中接过钥匙后,王度便与王羲之两人快速向着邺城而去。

来到邺城王度半个主人似的对王羲之介绍道“到了邺城我们先去界矩的房子安顿下来。

明天我去陈大夫那里报道后,便顺路去褚尚书的府邸投递名刺。

不论怎么说,你都是琅琊王氏出身,行的又是孝义之举,褚尚书定然不会亏待了你”

王羲之正想对王度回答,在这时他们的面前却有几个人包围了上来。

“你们做什么,我乃新科进士王度,这乃是大汉治所,汉王脚下,若行逆乱之事,定然会被朝廷严惩”

王度此刻果断站在王羲之面前,神色严肃的看着几人威吓道。

为首的刘肇指指自己身上绣着的翼虎,然后拿出禁军令牌,道

“我们乃虎贲卫,奉命过来邀请琅琊王氏王羲之公子的。”

“这就是琅琊王氏吗”王度这位落魄寒门,第一次明白了琅琊王氏这四个字的意义,然后低声对王羲之道,“汉王出身虎贲校尉,虎贲卫便为汉王亲兵。”

王羲之听到这,从王度身后走出,从容道“某乃琅琊王氏王羲之,请勿为难王兄。”

王羲之说着,转过头对王度洒脱道“谢子器送我到此,只是接下来的路,需要羲之自己走了。”

王羲之说着对王度行礼,深吸一口气,也不等王度回礼,而是做好准备去迎接自己来北地的最难关卡。

跟着这些虎贲卫,向着邺城的汉王宫而去。

本章完

atbaatba

说实话,刘泰看得出郑略殿试的这一份永济渠的进一步开拓,自然是相当不足的。

虽然他提出以永济渠为核心的耕种计划非常好,但郑略并没解决掉如果按照他的方案实施,那水源应该怎么解决,这些终究是绕不开的问题。

要知道这可是北方,而不是南方,南方水力充沛,时不时就弄来一些水来。

但北方的话,河道在枯水期断流这种事情也不是没出现过,所以自己肯定优先保证永济渠的运输,毕竟航道有水,至少能从其他地方调度粮食过来应急。

所以,刘泰让郑略过来这边做巡河御史,其中最重要得原因就是让郑略深入基层,看看能不能拿出个方案出来,能拿出个相对合理的方案,那刘泰也舍得砸钱进去。

就当做培养未来的宰相了,毕竟这计划能够成功,自然当做储相来培养。

要是失败了,那自然什么也就别多说,哪怕你是状元也只有一次试错机会。

当然在刘泰看来,与其花费大力气引河流汇入河流,还不如多多想办法寻找更适合当地耕种的经济作物。

只不过这样就需要拿下黄河以南,甚至长江以南,来耕种粮食作物才行。

毕竟只有在粮食充沛的情况下,才能发展经济作物,否则必然会导致社会的动荡。

当然,要是真把长江以南拿下来,那发展水道,尤其想办法弄来占城稻才是硬道理,到时候华夏百姓的人口,说不定还真就能在封建时代就顺利破亿了。

只不过,刘泰的这想法,郑略并不知道。

但他知道他作为巡河御史,除了见到贪污腐败就进行弹劾参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把自己在殿试上的永济渠那份策论细节彻底完善。

这就需要他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的查访,以及一条支流一条支流的探查。

毕竟真想干什么时,从来都是需要落实到最底层的,只是上层的单纯规划是不够的。

就算是刘泰虽然懂得规划,但真正干活的还是曹嶷,郭璞,以及王波他们。

而郑略能知道这一点,也是褚翜过来提点了郑略。

毕竟士族中能出这么个脚踏实地的人真的不容易,褚翜觉得把郑略培养起来,不指望真的成为尚书令,但至少成为未来的大司农还是有七八层把握的。

毕竟拥有足够高的视野,同时又能脚踏式实地的提出耕种的细节与方法,至少其他士子是真做不到,所以褚翜也提醒了一下。

而褚翜对郑略的提醒,足以让郑略把自己所有的注意力全部

都灌注到这件事情上来了。

毕竟对这时代的人来,所追求的那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