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泰很清楚等到明年,随着自己钢铁产量攀爬上来,到时候谁掌握主动权那就不一定了。
这时代的骑兵就算是再强,最后打仗还是要依靠步兵的
到时候自己给王浚整上全身甲胄的士卒,看看到时候是谁跟谁打
在场的几人不由相互对视一眼,到底没任何人反对,说到底只是劫掠粮食而已。
毕竟从八王之乱一直到现在,各种杀人盈野,屠城灭村,饿殍遍地之类的实在太多了。
甚至别得不说,只要选择了不投降,然后把城池攻下来屠城的,就不知道有多少
与之对比,刘泰让赵安趁着秋收去袭击幽州,就道德上来说,实在太不值得一提了。
这时候陈元达微微一怔,神色严肃道,“郡公决定让赵将军劫掠幽州粮草,我并不反对。
但是否要先做好撤退准备,毕竟幽州方面的骑兵,值得我军重视”
陈元达并不熟悉刘泰的军队,但他到底知道幽州更擅长骑兵,否则己方也不会这般被动。
实际上,在刘泰看来赵安只要按照一直以来的敌后作战计划,去幽州袭击一波后,直接化整为零的缩回到冀州来,不说万无一失,但至少能做到进退有度。
说到底,对比这时代绝大多数军队必须要一个比较顶尖的指挥进行指挥。
而赵安的军队只要告诉他军队中的屯长与军史们所需要做的战略,那他们自己就是会去执行相应的战术。
从组织度与纪律性来说,赵安军队算自己军队中最高的。
如果王浚想要对付这支军队,往往会出现,规模太大不容易捕捉他们,规模太小反而会被这一支军队暴打。
毕竟这支军队相对来说更擅长百人以下的战争模式,让他们打游击正好合适。
真说起来,陈元达与其担心这支军队会不会被暴打,还不如担心破坏秋收这种事对赵安的军队所造成的心理压力。
毕竟这支军队里的士卒虽算不上圣母,但多少都是那种对黎民百姓比较有好感的将士。
自己下达这命令多少会给他们的心理造成压力,或者道德上的谴责的。
当然,这种思想上的问题交给军史们去解决,否则,自己每支屯队都安排一名军史又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解决掉他们的心理问题嘛。
而怎么样披上神圣的外衣,然后行血腥之事,那基本上就要看文人的心思有多脏了。
“的确需要重视。”刘泰赞同道,“不过,莪们也需要相信自己的将士,我们唯一需要做得,就是给他们准备做好后勤工作”
陈元达见刘泰说出这般话语,倒也不再多说什么。
因为陈元达清楚,虽然自己是刘聪埋在刘泰这里的钉子,但自己在刘泰这里孤身一人,军队可不敢轻易涉及。
所以,应该提醒的事陈元达会提醒,该劝诫的事情也劝诫,但陈元达也不会涉及过深,因为一但涉及过深,那自己就可能自己找死了。
刘泰点头道“赵安骚扰后,紧接着便是会撤退回冀州,不论对方追不追逐出来,必须要让百姓做好撤退的工作,尽可能减少战争对百姓们造成的损害。”
刘泰说着目光向在场众人进行扫视,很快便落到张嵩身上。
“后勤的事还是交给我来吧”张嵩对刘泰说道,“我会协调好冀州北部的后勤的”
因为自从上次的南皮城之战后,张嵩主要负责去垣延那里人口买卖。
没办法,刘泰需要的人力资源实在太多,种田需要,食盐需要,织布需要,煤炭需要,钢铁更是需要,可以说只要是人,刘泰就想要把他弄过来干活。
而在这时代是资本家最好的时代,因为给百姓们只要粮食就好,根本不需要给工资。
当然,刘泰本人为了消耗掉物资,多少还是会给些钱意思意思。
因为自己垄断了整个区域的资源,并且自己还需要打仗,战争本身就会消耗掉这些不断生产出来的产品。
这样的情况下,老百姓门给钱不给钱的,好想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正因如此,刘泰若说给这买卖过来的百姓有多好待遇倒也不至于,但在这乱世,能把他们买卖过来,然后给他们工作,给他们饭吃,这本身就是最大的仁善了。
正如此,某种程度上说张嵩算整个冀州最大的人口贩子,所以对冀州北部的情况最清楚。
刘泰对张嵩道,“那么我们与幽州的前哨站的后勤任务便交给你了”
“物资的转运点准备设在哪里”张嵩听到刘泰的话,带着几分疑惑道。
对张嵩来说,至少自己知道哪里是不能失去的,自己也才好围绕着这个点进行全面布置。
而刘泰听到张嵩的话,点头道,“还是南皮城吧,冀州北部几郡是我们与幽州的缓冲地,若幽州骑兵兵临南皮城下,那我们便不能再退了。”
刘泰清楚,打游击战很重要的一点便需要当地百姓帮助。
刘泰知道自己只要跟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