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所有的百姓们都以当兵为荣,因为当兵给田。”
郗鉴听到这话,不由皱起眉头,不论怎么说,这样的操作已不仅是曹操的屯田制了。
里面自己甚至能看到魏武卒的影子了,甚至这种定量收取税收,而不是按照几成几成去收取,郗鉴也知道在这样的情况下,百姓们们耕种起来怕是会更加的积极。
“但这跟所谓的大财富又有什么关系”郗鉴不由疑惑。
“就是因为刘青州规定了士卒必须要成亲了,不论是娶妻也好,纳妾也好,单身的将士不允许领取田亩,只有有家室的将士才能够分到田地”
大汉说到这里,不由感叹道,“而这几年先是打战,接着旱灾,没多久又来了蝗灾。
这灾厄一日接着一日,更不要说青州那地方还被乞活军劫掠过,女的想活下去都不容易
所以私下里常常有想要田亩的将士们重金求女。
毕竟只要买个女子做妾就能成家,可有五十亩田地,这买卖可划算得紧。
这种事情更是先手有,后手无的,若时间拖下去了,就算以后还能分到田地,但好田也都已经被别人给抢了,哪里还轮得到自己。
所以我便是回家乡来看看,若是还有女娃儿活下来,我多少也算是给他们找个归宿。
甚至如果有些汉子活不下来了,就算典当妻妾也是可以的”
“那边典当的妻妾也是可以的”郗鉴听到这话却有些意外。
大汉对郗鉴回答“不知道,反正官家没管,不过你分到土地那是要交粮食的。
若典当婆娘跑回老家了,导致粮食交不上去,只要查一下军籍便能找到那人收回田地”
郗鉴明白过来,这田亩制度跟司马氏的占田制还是不同的。
这个制度实际上跟兵制联系在了一起,对朝廷来说,想要下去查询田亩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少世家有意隐瞒,那世家完全能够在当地一手遮天。
哪怕强如天选之子的刘秀,面对着世家联手却也只能够放弃度田,只能听天由命,逐渐让世家开始做强做大。
但刘泰不一样,因为现在是乱世,肯定是武将优先,而现在在刘泰的安排下,田亩被划拨到这些士卒武将的手上。
若他们的田亩被当地的世家侵占了,那刘泰通过军队完全能够知道这件事,世家想要再如同以往那样侵占土地开始变得困难起来了。
因为比较起原本手无寸铁的百姓,现在这些拥有田地的人变成了滚刀肉一般的老兵。
他们也许看起来的确是不高贵,甚至论起权势什么也都比不上世家。
但这些家伙被逼急了那是真的会杀人的,而对世家来说,最讨厌的就是这种动不动就玩命的家伙了。
毕竟自己的小命多金贵啊,怎么能随随便便跟这些人玩命呢
郗鉴只是初步的思索了一下,倒没见到这种把士卒与田地捆绑的制度有什么问题。
更重要得是,这种制度真的非常积极的提高了百姓们的参军积极性。
尤其在这天灾人祸的大环境中,对老百姓们来说,这样的制度实在是太美好了。
只要进入到泰山郡,只需要一年的努力,自己就能立下脚跟,然后只要顺利从军,那田产有了,甚至连地位也都有了。
对老百姓们来地位真不需要高,一个士族看不上的七品芝麻官,一个强豪嫌弃的屯长,对于很多的百姓们来说,这就是他们奋斗一辈子的最终目标了。
所以,实际上刘泰的求贤令对于周围的百姓真没有什么影响力。
他们不识字,知道自己不是贤才,给自己家乡的贤者带一份求贤令,也就如此了。
但刘泰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的新制度,在这个秩序崩坏,朝廷覆灭的混乱时代中,对周遭的百姓真的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
哪怕就不算为了这制度来的,仅只为了在这粮食短缺的时能到泰山郡打工,百姓们为了能够活下去也愿意去青州的。
同时对百姓们来说,这里其实有个挺隐性的原因,那就是刘泰能打
没有错,对百姓们挺质朴的思维下,觉得刘泰这一路打谁,谁都能打赢,现在开出来的政策又能够让自己在这乱世活下来,他们凭什么不去青州,不去泰山郡。
在这个乱世,能打就是硬道理。
否则就算再好的政策,若对面那种动不动就屠城的家伙,那攻下你的城池,那再好的政策也带不来丝毫的安全感啊。
但刘泰是匈奴汉国的统帅,他刚打败苟晞,他的政治政策能够让百姓活下去。
最重要得,他还是匈奴汉国里面的汉人,对很多百姓们来说,匈奴人与其他的异族人自己不敢太靠近,但自己靠近靠近刘泰这个汉人总归没什么问题吧。
这样的情况下,有这些从泰山郡来的人现身说法,很快在峄山打算迁徙到泰山郡去。
而郗鉴看着眼前一幕也不由沉思,最终还是觉得跟着大部队也向着泰山先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