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至宝《汉书》(2 / 3)

晋末的卯金刀 倚夜听雨 5457 字 11个月前

己就牢牢做汉的拥护者。

等到了匈奴汉国,改革失败,举不起汉这个旗帜时,那自己也就能顺势脱离了。

想通了这点,刘泰再回过头,看王弥与刘渊这一次的表现,不由笑了笑。

正如同璋叔所说的,自己需要有什么过多的举动吗不需要的。

自己所需要的也就只是仅跟在王弥的身边积蓄自己的力量就好。

甚至,现在自己也算是汉国的正规军了,那向匈奴汉国要些粮食甲胄武器什么的后勤物资,也是合情合理吧

然后第二天,天还是蒙蒙亮,黑着眼圈的刘泰已经找上王璋去了。

“哈”王璋打着哈欠,看着天空还是灰蒙蒙的,开口道,“泰儿,这么早过来找你二叔有什么事”

“二叔,我们现在归顺了汉国,那汉国是不是应该发我们些粮食、兵器、甲胄、俸禄”

刘泰毫不客气,自己做起义军的时候什么都缺,现在既然投靠匈奴汉国了,那他们肯定是要管这些的,不然的话,自己不是白白投靠匈奴汉国了。

王璋听到刘泰的话,不由上下打量了一下刘泰,不由感叹道,

“我就知道你小子无利不起早,你先回去继续练兵,我去找你王叔那里问问,这几天会给你回话。”

“那就多谢二叔了”刘泰说着脸上不由流露出几分不好意思的神色。

“说吧,还有什么事”王璋看着刘泰扭扭捏捏,还不离开的样子,却是再次说道。

“如今到了汉国,我想要寻找一二名粗通汉书的学者,过来教授我读书识字,不知道二叔您有没有什么推荐的”刘泰连忙对王璋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你可切莫乱来”王璋听到刘泰的话,先主动的开口说道。

毕竟他可是知道刘泰营地之中的那个褚祭酒是怎么来的,以前那是刚攻下许昌,那自然骄横得很,但现在才刚刚来到了左国城,王璋可不希望刘泰惹出什么麻烦来。

王璋思索了一会儿,却是对着刘泰说道

“这件事情叔记在心上了,有空便是给你找精通汉书的学者,你可不要在左国城做出乱事,这会给你王叔增添麻烦的”

“泰明白了”刘泰听到王璋的话,倒是坦然答应。

不过,王璋突然回过神来,开口道,“你为何要学汉书”

“如今正反晋复汉,若不知汉史,不明汉礼,如何能心安理得反晋复汉”刘泰坦然。

找准了自身的定位,刘泰做起事情来,或多或少多了几分理所当然的味道。

而正因为刘泰发自内心的认可这件事,所以做出来更是坦坦荡荡,不会让人龃龉。

说实话,别看刘泰现在说得是慷慨激昂,但实际上昨天晚上,也是思索了许久,总算确定了自己军营的第一版教材,就是汉书。

为什么没有提后汉书,因为后汉书这本书还没人写出来。

而史书这种东西,对小孩字来说那是相当枯燥的,但对成年男人来说,谁都希望自己能够多读点史书,然后掰扯掰扯,至少放在军队中算是勉强能接受的教材。

不然呢,难道还要刘泰想办法弄出千字文跟三字经吗,省省吧,刘泰做不到的。

对刘泰来说,既然确定自己要以汉为核心进行奋斗,且需要在将来匈奴汉国汉化改革失败时起义,那就必须要做好对自己军队的思想控制。

因为可以说这是刘泰领导军队跟这时代其他人领导军队最不一样的地方。

思想政治武装在刘泰看来是第一需要紧抓的要素,一支强军的确只需要遵循命令,但一支有思想的强军,却能让他们在绝境中靠自己的意志力成为最后的胜者。

但思想这种东西,第一不能搞个人崇拜,因为自己要是这么搞,时间久了别说刘渊,怕是王弥都未必能容得下自己,同时,自己也不可能出现自己前后立场不一。

比如说自己前面一直宣传忠君爱国,后脚跟自己便起义要造匈奴汉国的反。

这般两面三刀的人,看看司马氏的下场就知道了。

前脚跟有司马懿指洛水发誓,从此誓言成为放屁,后脚跟有司马昭纵容部下当街刺杀皇帝,彻底开创了皇帝轮流坐的局面。

然后司马氏夺得了天下,但这个天下在司马家手中一开始就暮气沉沉的。

一个国家甚至都不敢提倡“忠心”,勉勉强强只能说孝,这样的国家你不灭亡谁灭亡。

所以,刘泰既然要在思想上武装自己的军队,提升军队的荣誉感,那自己自然不提倡“忠”也不提倡“孝”,自己只提倡“汉”

这时候的匈奴汉国是刘渊当政,自己因为不熟悉历史所以不知道刘渊心中真正在想什么。

但不论怎么说,既然他高举起了汉的旗帜,那自己交手将士们汉书那宣扬得就是汉朝的国史,怎么样都算是政治立场正确。

与此同时,自己提倡汉朝国史,让自己麾下士卒有了统一的思想文化,而且这种民族主义的思想哪怕在二十一世纪都不算是被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