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年少不知妇人好(2 / 3)

战场上回来的退役军士。

赵与芮不让以前的乡绅和地主当保长,村长,用了十几年时间把大宋的基层保长村长什么全换了,基本都用退役军士,或现役军士们的家属亲人。

“保长,钟知府在不在”郭雄问道。

那保长转头看了他一眼,伸手指了指东面“钟知府在东边,再往前一里左右。”

“多谢保长,你们在干啥呢”

“筑坝啊,防洪。”保长道。

济南府距离黄河算是有段距离,可也被黄河祸害过,而历山北面就是大清河,朝廷已经用了好几年时间在治理黄河,目前还在完善中。

如果雨大了,大清河现在还会溢水,为防水涝,当地不停筑坝,加固防洪。

按朝廷政策,各村都是各村的村民在保长,村长的带领下,在农闲时干,特殊时期,农忙也得上,地方驻军会帮忙。

现在水稻长势正好,又不到秋收时间,百姓们也有时间出来干活,这叫出公差,大伙自己完善自己村里。

而像建水车,修沟渠这些,很多工具和材料,都会有朝廷,不用百姓们出钱。

郭雄和保长、百姓们聊了几句,发现大伙都情绪高涨,心情不错,看来都对今年的水稻长势比较满意,又是个丰收年。

保长也是本村人,最早是李全部下,后降宋,跟着宋军南征北战,干到伍长后,一次中箭少了只耳朵,本来这种伤势还能在军中干下去的,不过保长年纪大了,便申请退役,回到家乡,朝廷给他安置了二十亩田,然后任职保长。

保长没工资,但可以减税,像这个保长家中田不多,朝廷分了二十亩,自己后来用当兵的饷银及退役金买了五亩,二十五亩田也交不了多少税,所以在村中还是比较受欢迎,也算个小地主。

像他这种被朝廷授田,又回来当个小官的人,是非常支持朝廷,支持皇帝赵与芮的,也能很好的完成上面各种政策的推广和宣传。

郭雄在学校时就学到过,说以前皇权很难下乡,朝廷治理地方,都靠地方的士绅和地主长老们,当时他才十五六岁,也在思考,如何让皇权下乡,学校里也让写类似的文章,同学们是各有意见,甚至在赵与芮历年的科举中,至少有三次提到类似的问题。

这么多年下来,赵与芮似乎真的解决了皇权下乡的问题,至少目前来看,朝廷的任务政策和旨意,都能很好的传达到基层。

郭雄没当到官,其父也不是,所以他们不能准备知道朝廷的具体要求,但从刚刚和保长和百姓们的聊天可以看的出,现在效率相当不错。

十天前临安才下旨,要干点什么事,刚刚的保长和百姓们几乎全都知道,保长也知道济南要建银行。

这个效率在以前的大宋或以前历朝历代都是不可能的。

郭雄一时间对兴办银行的事也变的信心十足,他边走边对身边人道“十天前朝廷才正式下旨,这边的百姓在三天就知道了。”

“济南离临安不远,但肯定也不算近,朝廷的旨意能这么快到县城以外,村一级的普通百姓家里,效率还是可以的啊。”

随从们纷纷附和,吹自己大宋牛逼。

说话间,他们沿着保长的指路一直往东,不一会就看到前面有好多马在。

郭雄这才知道,钟友居然是骑马来的。

他一拍脑袋,心想我为啥不骑马,这走的汗流夹背的

这边人更多,不但有村民在,还有保长,村长,知县,衙役,加上知府衙门里来的人,六十七人在现场。

等郭雄到了才看到,有村民和工匠在一片最大的稻田边上填平了一分地,很多还没成熟的水稻都被割了,然后填平,盖了座亭子。

这亭子还没盖好,只盖到一半,钟友正在现场观看,并向当地知县和村长,保长等训话。

这便是朝廷要求的宣传亭。

宣传亭要求防风防雨,平时还能存放百姓们的农具,中间有宣传栏,以后凡朝廷的公文,宣传政策,甚至七天一次的报纸,都要张贴过来。

像历山村这个两百户人家的小村,建两个宣传亭,一个在进出的主要村路边,一个在村内。

百户以下建一个,五百户以上建三个。

他们现在这位置正在进村口的主要路边,再往东就是村民聚居处。

郭雄也没敢打扰钟友,先在外面远远看了眼,钟友也看到他,向他点了点头,继续在说话。

郭雄还是很佩服钟友,朝廷旨意刚下没几天,济南府的宣传亭已经开始建了。

等钟友说话后,两人见面,郭雄拜见钟叔叔,这才知道,除了钟友比较努力做事外,朝廷也有类似的规定。

所有知府,要跑遍每个县的宣传亭,所有知县,要跑遍每村的宣传亭,并且都在亭中留下签名。

等这宣传亭做好后,知县还要再来一次,在里面签个名才行。

知府没要求跑遍村以下,但钟友还是亲自跑过来了。

宣传是我军克敌治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