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皇帝之威名不可辱,朕愿与国同葬!(改)(2 / 3)

秦吏三人敲响了一户人家的门扉,然而,开门之后,却见一个年轻的汉子打开了门,看到三人之后,顿时呵斥道

“谋家中无粮,且去且去”

说完,就暴戾地关上门扉,将三人关在门外。

秦吏见此,微微摇头,然后带着秦卒离去。

“家中无粮”

“若家中之粮尽给予与你,我家中妻儿又如何”

“滚”

“”

东郡郡城传来消息,听闻东郡郡守芈兴以秦横征暴敛、贪欲无度为由,拒受大秦之令,据城而守。

镇国公主领兵至,言东郡郡守反,乃攻之

然,东郡之地被东郡郡守芈兴经营两载,已经全都是郡守之人,一时间,镇国公主竟然久攻不下

公元前196年,天大旱,河流干涸,田中庄稼皆枯,赤地千里

北方诸郡,皆有百姓流离失所,化为流民。所经之处,草木皆无,直至草木也无法食用。

饿殍遍地,伏尸旅途。然,大旱尚且未退,又生瘟疫,与此同时,又有蝗灾至,与人争食。

天下之变,犹如末世。

大秦虽然施仁德于民,奈何天灾至,兵祸起,大秦王朝,岌岌可危

夏。

流民聚集,冲击府库,杀郡守、夺刀兵,只为获取粮食充饥。

然,秦军以叛军待之。且冲击府库,与反叛无异,如此,流民反。

镇国公主领兵追击项羽之军,所谓的封王,诸多贼王,唯有项羽为最,其他野王,不足为惧。

然而,秦军后方流民反叛,荼毒千里,秦军之后勤断,进而影响秦军士气。

军帐之中,公主夏一身甲胄,漆黑的甲胄之上,更有殷红之色渲染,隐隐有血腥味扑面而来。

她坐在桌案之前,看着手中的文书。

文书乃是从秦都咸阳而来,乃是告急之书。

下方,有秦将目光看向公主夏,面色焦急。

李由同样身着甲胄,面色憔悴,显然征战良久,身心疲惫。

“将军,皇帝诏令为何”

李由询问之。

因为,他们看到公主夏的面容变得更加凝重,且更有无奈之色。

这让他们心中一紧,担忧起来。

“想必诸位在征战之中已经听闻,东方诸郡大旱,蝗灾、瘟疫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天灾人祸,饿殍千里,百姓化为流民,最终反叛”

公主夏放下手中的文书,语气却异常平静地道。

“故而,咸阳诏令应当是皇帝求援之书”

李由猜测,看向公主夏。

“正是”

咸阳之精锐皆在此地,流民甚众,且说不定有六国余孽隐藏其中,鼓噪百姓,出谋划策。

恐怕咸阳危矣。

咸阳城并无城墙,如何阻挡流民

流民起先为民,不为秦锐士警惕,此时此刻,恐怕已经突破诸多城隘,突进咸阳之郊。

“如此”

李由脸上露出急迫之色,同时更多的是惋惜。

他们此时已经即将确定项羽位置,恐怕用不了多久,便能围困项羽,并将其活捉。

但是此时,身后流民反,将危及咸阳,只能领兵而返。

军中众将领目光皆看向上面的公主夏,等待着公主夏的决定。

“下令全军,拔营返回咸阳”

然而,公主夏率领大军刚刚退三十里,突然遇到敌军追击。项羽竟然率军主动出击,阻挠秦军返回咸阳。

“这恐怕项羽已经知道咸阳之危”

公主夏皱眉,然而,却无可奈何,只能无奈地击退追击之军,全速行军。

“汉王,前方便是咸阳”

在渭水之畔,颇为隐蔽之处,只见有赤红色、汉字旗帜飘荡,为首之将,两鬓斑白,从面容来看,应当有不惑之年。

不过此时却被身边只将成为汉王。

“全速前进,此时咸阳之精锐尽被镇国公主带有,咸阳城内,再无强兵阻挡”

“首次入城者,唯汉王也”

“关中王,非我莫属”

“”

只见其身后,有士卒跟进,与秦锐士不同,他们身上甲胄,有殷红之色,秦尚黑,乃着黑甲,此时汉军为红甲。

咸阳城。

只见成为流民渐多,然而,有士卒拒流民入城,只有粥棚百余座。

“东方诸郡之流民即将来到咸阳,虽然大部分被挡在函谷关外,但是仍有数万流民向咸阳而来”

只见几名秦吏看着城外衣衫褴褛的流民,凄惨模样,心中不忍。

“天下何其不幸大秦”

“神鸟去,天灾至,人祸来,如此突如其来,如何抵挡”

秦吏脸上露出无奈之色,一旁的秦臣同样一脸无奈。

然而就在此时,两人眺目远望,突然看到远方驰道之上有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