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只是通知你!(2 / 3)

大明话事人 随轻风去 6319 字 8个月前

你这巡抚,应对不当引发广泛的抗税风波甚至影响漕粮,以后可怎么办

也不知道你这把年纪了,还能否适应云贵广西的气候啊。

而且或许还有子孙三代不得科举的惩处,这可怎生是好”

周巡抚陷入沉默了,在这时候,左护法张文突然开口提醒道

“坐馆啊,在京城里,已经有人说你是巡抚杀手了。

近三年内,在你手里废掉的巡抚已经有四个了。”

言外之意就是,如果再加上眼前这个,那就高达五人,有点太多了。

林大官人连忙驳斥道“不是,没有,别瞎说再说能怪我么”

张文又说“虽然那些巡抚都是罪有应得,但坐馆你难道就没有一点点责任吗”

林大官人激动的说“我朝最早是三司分治,后来才设置了巡抚,总揽军民事务,权力超过任何地方官员

要怪就怪这些人当上封疆大吏后,伴随权力的突然扩张,都产生了无所不能的错觉

所以一个个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巡抚,总想有自己的主意,还不愿意听劝

所以不是我林泰来总是和巡抚过不去,主要是这些巡抚实在欠收拾”

周巡抚“”

当着一位巡抚说这种话,你礼貌吗

林大官人一边说着“巡抚欠收拾”,一边连自己都相信了。

相比之下,还是也当过巡抚的赵老头最好用,不愧是自己几年前就选择好的培养对象。

右护法张武也不甘寂寞的开口了,大声的说“这次坐馆回苏州后,可能表现的太过于和善了

我看在有的时候,也该适当的杀适当的杀杀那什么来着杀一儆百”

“你们也说够了”周巡抚忍无可忍的说。

他只想老老实实的当个混日子官员,为什么要遭受这些威胁和阴阳怪气

老实人又怎么了老实人就活该被弓箭指着吗

李师爷想了想也实在无计可施,对周巡抚低声劝道“东翁,识时务者为俊杰。”

他算是看出来了,林泰来在苏州府所能调度的资源远远超出想象。

要不是换巡抚和重新磨合浪费时间,估计林泰来都懒得跟周巡抚在这折腾。

这是绝对实力上的差距,跑路这种小聪明小伎俩在绝对实力面前,完全没用。

现在周巡抚有两条道,要么做事失败后背官方黑锅,罢官回家;要么跑路后被扣私人黑锅,流放套餐。

两害相权取其轻,这是所有正常人的选择。

周巡抚长叹一声,问道“你到底想让本院做什么”

刚才帮着旁敲侧击的左右护法张家兄弟也就闭上了嘴,他们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看着屈服的周巡抚,两兄弟心里想道,坐馆混官场和混社团真是没多大区别,对付人的手段本质上都差不多。

此刻林大官人终于进入了正题,张口就是最难的一项任务“工程资金至少还有二十万两缺口,劳烦抚台费心了。”

周巡抚大怒道“不要强人所难本院哪来的二十万两也没地方去筹集二十万两”

林大官人连忙说“不要紧张我自然会给抚台指条明路,可以去借啊”

周巡抚冷笑道“谁能拿得出二十万两借给本院再说本院这张脸面,也不值二十万两。”

林大官人答道“朝廷总能拿得出二十万两,抚台可以向朝廷国库去借”

周巡抚“”

这是什么异想天开的脑洞从来没听说过,哪个地方能从国库借出银子。

如果空口白牙的就能从国库借出银子,那各地早把国库借光了

而且就算能借出银子,又拿什么还

林大官人解释说“这些银子都要用在松江府,所以应该由松江府来还。

虽然二十万两银子听着很多,但松江府也有五百万亩田地

可以将二十万两银子平均到松江府五百万亩田地上,来年多收点钱粮,加利息还给朝廷就是了”

周巡抚“”

这不是变相的增加田税吗一定会被百姓戳脊梁骨大骂吧

林大官人鼓励说“为了百年长远之利,难免要牺牲短期利益

可能会有很多人不理解,全靠抚台这样不计个人得失荣辱的官员出面操持了”

周巡抚“”

卧槽尼玛你才不计较个人得失荣辱

你林泰来真踏马的不是人这种脏主意都能想的出来

但又隐隐约约的感觉,这样做开了一个不知是好是坏的头。

然后周巡抚又提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朝廷向来没有先例,未必肯同意,反对者肯定很多。”

林大官人狞笑道“那你就对朝廷那帮敢于反对的垃圾说,如果不同意,就找皇家内库借银子

有松江府五百万亩田税偿还借款,还有利息,那皇帝陛下一定乐意之极

但引出皇帝的后果可就难以预料了,我看朝廷里谁还敢再反对国库借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