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头继续睡的冲动。
想了想后,还是不得不营业,便吩咐道“把外书房调试得昏暗些,或许可以在窗户挂个竹帘
然后在背靠窗户的地方给我设置座位桌案,这样接客比较有感觉。
如果家里有猫,也安排到书房,如果没有就算了。”
于是婢女就向外面传达大官人的命令,虽然都感觉莫名其妙的,但不理解也要执行是林氏集团以及林府下人的最大纪律。
王十五在旁边帮着穿衣,然后笑道“前阵子有人从无锡送来了富春山居图,夫君还没有鉴赏过吧
今天也可以拿到书房去,一边待客一边赏画,也能解闷了。
就是不知道,夫君什么时候对书画也产生兴趣了,居然给家里弄了这么一副名画。”
夫妻俩关起门来说话,林泰来就不装了,“我不是对书画有兴趣,而是对贵重的书画有兴趣。”
王十五帮夫君系好玉带,嘴里闲聊道“听说苏州南边的嘉兴项家,筑阁,收藏极为丰富,当世称最,甲于海内。
只听说著名书画就有五牛图、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宋人摹本、秋江独钓图、李白上阳台帖等等,还有本朝仇英的汉宫春晓图。”
这些珍品的名字,就算林泰来这种书画艺术门外汉,对艺术的兴趣都再次提升到了最高点。
随即他冷哼道“说起来,嘉兴官员多与清流势力同流合污。例如刑部尚书陆光祖、大理寺卿孙鑨、吏部文选司郎中陈有年等等。
以后看在他们都是同乡的面子上,一个人头换项家一两幅画,不过分吧”
王十五只当夫君是肆无忌惮的开玩笑,配合着轻笑了几声,又道
“那北方真定府也有个梁家,据说收藏不亚于项家,号称南项北梁。
听说梁家收藏的名画有千里江山图、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等等很多。”
以前不大关注书画收藏行情的林泰来真心大吃一惊,这年头名画在民间收藏的这么集中的吗
就这南项北梁两家,能把上中学历史课本的著名古画快收藏齐了
记得在历史上的你大清时代,这些画基本都被搜刮进大内,遭到十全老头蹂躏相比之下,大明皇帝的艺术细胞确实差点意思。
现在自己手里只有一个富春山居图,任重道远啊。
想到这里,林大官人振了振袖子,再次冷哼道“那梁家是真定府的也是巧了,真定府也是一窝清流啊。
曾经打伤我的赵南星,好像就是真定府的,还有那个想抓我的许收钱,也是真定府的。
虽然是不同县的,但不知他们与梁家之间有没有关系。”
王十五“”
刚才她只是说闲话,真不是想要煽风点火啊
这时候又听到夫君长叹一声,“我若早出道十年,清明上河图早到我手里了”
当初清明上河图在严嵩手里,严嵩被抄家后进了内府,然后落到了大太监冯保手里。
五六年前,冯保又被抄家,清明上河图重新进了内府。
林大官人便想着,如果早穿越十年,没准就能借着抄冯保家机会,把清明上河图私吞了。
反正看起来大明皇帝对待这些名画,不是很在意的样子。
一大早就接受了一番艺术熏陶的林大官人,终于平静了心态,去了外书房接客。
横塘学院常务副院长、说书人公所总管、林府非正式外管事、自称林氏集团智囊高长江,被抓来充当临时接待员。
他指挥家丁抬着一大箱名帖过来,然后铺陈在桌案上,又问道“坐馆要先见谁”
对于上位者来说,接客的先后次序也是很有讲究的,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林泰来想也不想的吩咐道“徐贞明来了没有让他第一个进来”
徐贞明就是在北方推广水稻失败的那位官员,同时也是个水利专家。
去年他心灰意懒辞官后,在驿站遇到林泰来,便被挖到江南勘察水利。
前个月,又为了让徐贞明出任松江府知府,林大官人还和吏部尚书掰了掰腕子。
进了书房后,徐贞明神色有点激动,“在下前阵子接到了朝廷敕命,出任松江府知府。
然后就想着,等在苏州见过林学士后,再去走马上任。”
林泰来淡淡的说“当个知府是小事,吴淞江水利才是大事。”
徐贞明也不废话,直接开始禀报自己近半年的勘察结果“吴淞江下游故道虽然淤塞多年,但仍然可以疏浚。技术上难度不大,总施工长度大约八十里”
“但是,难度在哪里”林泰来主动问道。
徐贞明已经研究的很详细了,不假思索的答道“第一,开挖、疏浚河道,再加上修筑堤坝,目前折算费银约莫三十万两。”
听到这个数字,林大官人顿时就感觉肝疼。
从目前迹象看,让朝廷拨款希望不大,也没有先例,全靠自己筹集。
三十万两对这个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