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章 九元回乡(2 / 3)

大明话事人 随轻风去 5890 字 11个月前

来的欣赏,但也别拿海瑞来比较啊,那就纯属尬吹了

林泰来却还在继续说“海青天又怎么了正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即便是海青天,他在江南巡抚任期里,也做过错事啊

如今周中丞你的机会来了如果你能纠正海青天的错误,岂不就超越海青天了”

周巡抚“”

打一百文钱的赌,你林泰来说的肯定是吴淞江下游问题

早就收到过风声了,上月首辅申时行、山东老乡王司徒都写过信说过此事。

就是没想到,林泰来一下船就强行引出话题,开始念叨了。

对疏通吴淞江下游这构想,周巡抚也就是近来才开始听说的,目前心里一点谱也没有,这时候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旁边王府尊解围说“这事一时半刻说不完,还是另找时间慢慢细说。”

于是林泰来才放过了周巡抚,与其他人一一见礼。

别人不管心里怎么想的,脸上大都喜气洋洋,只有吴县知县袁宏道耷拉着脸。

可以理解,大文学家都是性情中人,袁知县可是文坛新兴力量公安派的代表人物。

林大官人调侃道“袁县尊怎么了啊谁招惹你了还是公务积压太多,又被上司问责了”

袁知县没好气的说“我到苏州当知县已经四年,这里公务实在太繁忙,我想换个轻闲位置,但却被朝廷拒绝了。”

林泰来立刻推脱责任“这不是我干的是令尊不想让你离开苏州城毕竟伱们家粮行和这边生意越来越大”

袁县尊冷哼道“但家父却说,是你不想让我离开苏州。

到底是谁的主意,你们两个能不能先把说辞商量好”

“哈哈哈哈”林泰来又岔开话题说“因为在下半年,我打算在苏州举办文坛大会,你不想参与吗”

嗯袁县尊眼前一亮,“果真如此那敢情好”

林泰来嘱咐说“到时候烦请你们公安派一帮人多为我鼓吹,推举我当盟主

你多请几个同道来,路费食宿我包了”

袁县尊有点不确定的说“你要争的这个盟主,不是武林的吧”

他四年前就到了苏州,亲眼看着林泰来如何东征西讨,靠着铁拳金鞭打遍苏州城无敌手。

那时他做梦也想不到,这位苏州城第一好汉居然会在几年后觊觎文坛盟主的位置。

短短几年,世道宛如沧海桑田。

枫桥这里的迎接仪式结束后,林泰来对着岸边民众挥了挥手,做了个罗圈揖,就准备上船入城了。

周巡抚虽然到枫桥这里迎接,但不会陪着林大官人入城,那样就显得过于谄媚了。

所以还是府尊兼亲戚王之猷出面,陪同林大官人回家最为合适。

在船上,王之猷对林泰来说“阊门太堵,胥门没有水路,所以从魁门入城。”

“魁门”林泰来对这个名字很陌生。

王府尊又介绍说“就是你前些年新开的那座城门今年上半年改名为魁门了,以纪念你九元连魁的壮举。”

说起当今苏州城内水道的拥堵状况,那真是一言难尽,有的时候开船一个时辰也走不了几里。

新开的魁门说是比阊门好点,也没好到哪去。

如果不是图省事,懒得下船换马,林泰来也不会想着坐船入城回家。

进城后,船在水道里晃晃悠悠的走了不知多久,看到了熟悉的饮马桥。

作为城内两县的界桥,林大官人在这里也有很多回忆,打过人,也写过诗。

王府尊继续介绍说“如今中轴大街以饮马桥为界,北段还叫卧龙街,但南段已经改名为九元街了。”

林泰来知道自己九元连魁后,会在老家引起一些物理意义上的反响。

同年王禹声的那位祖宗王鏊,七八十年前还留下了学士街这个名字呢。

可是林大官人却没想到,反响竟然这么大。

卧龙街乃是苏州全城的南北中轴线,这个名字应该已经用了近千年了。

在历史上直到乾隆下江南时,为了讨好乾隆皇帝才改了名为护龙街。

而自己何德何能啊,把卧龙街改了名字

所以林泰来叹道“毕竟这是一条中轴主干道,哪有北半段一个名字,南半段用另一个名字的道理

我看这样改名不妥当,一条街两个名字,民众使用起来实在太不方便了。”

王府尊想了想后,说“所以你的意思是,把卧龙街这个名字全部放弃不用了,整条大街从北到南全部改名为九元街”

林泰来“”

莫非历史上乾隆皇帝也没想过把卧龙街改为护龙街,改名都是地方官为拍马屁自作主张

身居高位者,真是不能随便乱表态啊

“算了算了,还是北卧龙南九元吧。”林泰来最后只能屈服于现状,“用了千年的名字,不能消失在我林泰来这里啊。”

从饮马桥向南,距离沧浪亭林府就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