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 万历十五年也过去了(2 / 3)

大明话事人 随轻风去 6207 字 2024-03-21

,目前还是够分的。

在这个秋夜里,林大官人又弄哭了一个新娘。没办法,太疼了。

及到次日,疲惫的新婚夫妻也没有懒觉睡,早早起来拜父母,然后去家庙拜祖宗。

好不容易熬到了午后,极为困乏的新婚夫妻才得到了休憩时间。

当王十五再次醒过来时,感到十分空虚。因为只有她自己在床上,夫君已经不见了人影。

一个嫁到了陌生地方的新娘子,对丈夫都有些依赖感。

王十五也不例外,对婢女问道“郎君去了哪里”

婢女答道“老爷去了书房,说是近期因为准备婚礼,又积压了些信件需要回复。”

王十五忽然生出了几分多愁善感,自己对林泰来可能并不是完全了解。

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林泰来与所有人都像是隔着一层薄纱。

哪怕是自己这个理论上最亲近的人也不例外,可能是共同生活时间太少的原因吧

抱着尽可能多了解夫君的想法,王十五信步走到了书房。她还没见过,书房里的林泰来是什么模样

看完了来信的林泰来对着妻子招了招手,催促道“你来的刚好,快帮我写信。”

王十五坐在旁边,支着下巴问道“文书事务不是属于白秘书的吗”

林泰来说“白秘书去横塘镇了,估计过两天才回来。”

“你要我代笔写什么信”王十五忍住倦意,轻轻打了个呵欠。

林泰来答道“给南京那位海青天写信。”

“夫君和海青天还有联系”王十五非常诧异,以正常人眼光来看,夫君和海瑞完全不搭调啊。

林大官人把笔塞给了王十五,“我先说大意,我要责问海青天

二十年前他为何如此目光短浅,截断了吴淞江,让一条通海江流变成了大黄浦河支流

使得如今苏州城痛失海洋,而我这样远见卓识之人陷入困境,可能要花费十年时间来纠正他的烂工程”

王十五“”

她忽然觉得手里的毛笔重逾千斤,一想到对面看信的人是海瑞,就感到写不出来夫君那种嚣张的语气。

知道夫君最近因为吴淞江通海项目受阻而不爽,但这么直接的迁怒于海瑞,是不是太勇了些

又听到林泰来轻描淡写的说“最后加一句,就说我明年就要去南京了,准备当面责问他,叫他养好身体等着我。”

王十五又感到,自己对夫君确实可能不够了解。

这时代的人们一般没有长期休假的习惯,除非异地路途遥远。

所以过了几天后,林大官人就恢复了正常生活节奏。大体上就是早晨去府学签到,到了下午就去守备署视事。

这日林大官人进了府学明伦堂,扫视一圈后,看见了王衡和李鸿坐在角落。

便惊奇的说“我都结完婚了,你们还在府学”

转学二人组“”

你结婚和我们在府学这两件事之间,有什么必要关联吗

林大官人叹口气“你们已经连续三次会文是六等了,怎么还不肯离开府学

我已经很久不动武了,你们还要我怎样,才能把你们赶走”

王衡怒气冲冲的说“如果离开府学,我们又能去哪里”

林大官人拍案道“你早说啊我就能给你们指点一条路子”

这时候,崔教授走了进来,正准备讲经。

林大官人举着手,朝着崔教授叫道“是不是该向国子监推荐贡生了我们府学是不是可以推荐两个”

崔教授点头道“确有此事。”

说起当今学校生员的出路,最好的当然就是考中举人,这是所谓的清流正途。

但中举概率毕竟太小了,朝廷又给了其他出路。比如每年可以推荐生员,送到京师国子监去读书,称之为贡生。

但这条出路比起举人算是差多了,一般默认规则是按年资排序,让在校年头最长的人去国子监,也算是给老生员一个安慰奖。

只有那些对科举考试完全绝望的秀才,才会想着去国子监混一个监生出身。

林大官人提议道“正好今日到校人多,就把贡生的名额定下来吧”

众人就看向一个五十多岁的柳姓老生员,在校生里这位入学最早,如果按照默认规则,就该他当贡生去国子监了。

柳姓老秀才猛然站了起来,长叹道“罢罢罢,功名如梦,这乡试我不考了我去国子监混一个出身”

话音未落,却见一只大手按住了柳姓老秀才的肩膀,硬生生地把他又按回了座位上。

“不,你不想去国子监。”大手的主人林泰来如是说。

柳老秀才“”

另一个五十出头的老秀才下意识的问道“那我呢”

林泰来非常肯定的答道“我相信,你一定也不想去国子监。”

在林大官人的锐利目光下,众士子按照年资,一个个表示都不想去国子监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