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规矩已经没了(1 / 2)

大明话事人 随轻风去 4697 字 2024-03-21

atbaatba“落水”的李巡抚被军士从水里捞了上来,所幸裤子没有掉落。他就躺在岸边昏迷着,估计除了昏迷也没有别的办法面对其他官员了。

他知道,不讲规矩的污蔑构陷石知府会引发公愤;他也知道,自己可能会被看出是卧底;但是真没想到,会被殴打成这样还扔到水里啊

而其他官员心里明白,李巡抚百分之一百要请辞并马上离开苏州了,他已经没脸在苏州继续做事。

但是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愤怒的人群仍然没有散去,还聚集在外围各条道上。

林大官人就对钦差大臣李世达说“李钦差这里现在你最大,请下令平息事态”

李世达不爽的说“那你林千户去安抚百姓”

面对变乱,无非就是“抚”或者“剿”,今天这现场肯定不适合用“剿”。

一是没实力去剿,二是苏州卫千户林泰来这个主要武力担当肯定不会去剿。

“怎么能让我去安抚百姓”林大官人诧异的说“要去也该是石太守去”

然后又振振有词的说“百姓们口中喊的是石青天,肯定最信服石太守。

所以让石太守上前对百姓们说几句话,安抚效果肯定比我这个苏州卫千户强多了”

从表面逻辑上来说,林大官人的话无懈可击。

虽然所有人心里都知道,只要林大官人挥挥手,这些喊着“石青天”和“狗巡抚”的乱民就会像退潮一样消失。

但所有人都在装糊涂,表面上假装不知道乱民的背后操纵者是谁。

这就是官场,表面功夫只讲表面逻辑。而现在的表面逻辑就是,这帮乱民都是为了“石青天”打抱不平而来。

于是李世达就只能对石知府说“那就有劳石太守了。”

石知府一点都不想和这些胡乱喊着“石青天”的乱民沾边,但这时候也没别的法子。

果不其然,经石知府出马劝说后,来闹事的百姓立刻就散了。

别人都不想说话,只有林大官人挥舞着粗壮的手臂,对石知府愤愤的说

“这事不算完官府不能被刁民要挟你们府衙必须要追查到底,抓几个带头闹事的乱民”

石知府便看向钦差大臣李世达,用眼神发出了求救的信息。

自己这样小小一个四品知府或许能收拾首辅儿子,但好像应付不了林泰来。

李世达无奈的对林大官人警告说“做人、做官、做事都要讲规矩。”

没头没尾的一句话,仿佛在打哑谜,但在场的人都能听懂

这样煽动百姓聚众打一个巡抚,太坏官场规矩了

巡抚都能被打,钦差大臣还能安全吗其他官员还有安全感吗

明天是不是又要煽动几千百姓,再把钦差大臣打了啊

林大官人转头就对石知府说“钦差讲伱呢,你仔细听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这意思就是,现在你们已经先把规矩搞没了,那就别想要方圆了。

李世达又想了想,直接下令说“本院以钦差大臣身份,命令你率领三百苏州卫军士,在苏州城护卫本院”

众人非常理解李钦差的命令,这样可能是最安全的做法。

让林泰来当护卫,那如果钦差大臣再出事,那就是林泰来护卫不力的责任了

“遵命”林大官人身为一名下级武官,除了接受命令别无选择。

然后又补充了一句“丑话说在前面,万一李钦差想主动自尽,那在下就不能对此负责了。”

众人“”

让林泰来当护卫,似乎也不安全;但不让林泰来当护卫,更不安全。

到了这个地步,气氛如此诡异,迎接仪式已经进行不下去。

所以众人直接散伙,而钦差大臣也入驻了姑苏驿公馆。

先前李巡抚向朝廷指控,石知府以修缮城墙为由,从吴县调走了五千两银子然后贪污了。

这次钦差大臣的主要任务,是调查石知府有没有贪污公款之事。

次日行程是这样的,吴县邓知县和苏州府石知府会一起来公馆和钦差大臣会合。

然后又一起先去县衙的县库核对,然后再去府衙的府库核对。

如果两库的账目和存银都没有问题,那就不存在贪污之事了。

及到次日,石知府故意来早了点,单独和钦差大臣李世达说话。

“抚台昨日遭受的羞辱,大概是白挨了。”石知府人间清醒的说。

李巡抚表面上是申首辅党羽,其实暗地里和他们清流势力是一伙的。

但这民变就算上奏到朝廷去,引发公愤的李巡抚也讨不了好。

因为民变的源头是民愤,而这民愤表面上又来自于他石知府被李巡抚污蔑构陷。

支持李巡抚就等于否定民愤的正当性,进而否定他石知府。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清流势力也不能对李巡抚这个卧底给予强力支持,而朝廷其他人又有谁会帮李巡抚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