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王老盟主看着外面巡逻的军士,正在恍惚出神的时候,突然林泰来急匆匆的走进了院落。
“弇州公你那些老伙计一定要来见你你见不见”林大官人站在堂外叫道。
王老盟主想也不想的答道“不见”
自己现在这样子,有什么好见的让别人来看自己是如何被蹂躏的
林泰来又说“但是他们一起向我施压,我也顶不住,只能帮他们上平山堂。”
老盟主怒道“那伱还问我作甚”
林大官人说“我只是想说,是他们一定要见你,并不是我安排他们来的。
总而言之,他们见到你以后,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都和我没有关系,请您老人家心里要明白。”
称霸文坛三十年,王老盟主斗争经验何等丰富。听到林大官人的话,瞬间就隐隐约约感到了不对劲。
自己现在正是最狼狈的时候,老伙计们偏偏这时候一定要来看自己,是何居心
或者说别人想来看自己没问题,但不惜通过林泰来也要来看自己,就很有问题了
不一定所有人都怀有恶意,但不排除人群中有一两个坏分子吧
没关系,这么多年遇到过不计其数的挑战者,不都被自己用各种手段摆平了吗除了极个别野蛮人。
林大官人对着院门挥了挥手,然后就看到十多个人鱼贯而入,都是仅在王老盟主之下的文坛重量级人物,还有王世贞的弟弟王世懋。
众人坐在平山堂里寒暄着,王老盟主应付了几句问候,目光逐一在众人身上扫过,最后锁定了汪道昆。
在老盟主心里认为,如果人群中有坏分子的话,汪道昆兄弟的嫌疑一定是最大的。
打着复古派旗号反复古派,说的就是汪道昆。
王老盟主作为文坛霸主不喜欢被动防守反击,直接试探道“听说汪太函以诗三百为宗尚,集古今之诗,分别隶属风雅颂,编成了一本诗纪”
汪道昆答道“确有此书。”
王老盟主又道“我又听说,诗纪中居然有宋元两代之诗”
汪道昆也坦然的回答“确有。”
王老盟主冷哼一声,斥道“宋人似苍老而实疏卤,元人似秀俊而实浅俗,无有可取”
汪道昆却直接反驳说“取诗之典要,当以诗三百风、雅、颂三体的标准予以权衡。
不必看时段性区隔,宋、元二代诗歌亦应纳入遴选之列。”
几个回合下来,王老盟主就明白了,至少汪家兄弟来者不善。
众所周知,复古派的口号就是“诗必盛唐”,这是从老一代盟主、前七子之一李梦阳传承的道统,视宋元诗歌为垃圾,完全摒弃忽略。
王老盟主淡淡的说“若干年前,李于鳞编纂过诗歌总集古今诗删,选录古逸、汉至唐代及国朝各体诗歌,中间尽略宋、元两代之作。
当时你汪道昆也说,惟道古为洋洋,以及改虑而求唐体,为何今日又反复”
汪道昆答道“从少壮到老年,经过沉淀,心境自然又有所悟,岂能食古不化
你说的学古师法原则,只是满足老先辈李梦阳等人特定诗歌审美而已,偏狭的限制了诗歌师法范围。
早在嘉靖朝时,这种师法原则就被后生英秀稍稍厌弃,很多人更喜欢初唐之体。
时至今日,也该有所变化了。”
王老盟主逼问道“如此非议李梦阳,看来你汪太函是想要另立门户了”
汪道昆避无可避,正面回应说“诗歌之道,不能只有师古,还要师心,李梦阳之持论”
李梦阳是前七子的领袖,复古派开创者和源头人物,当下谈论诗歌理论就绕不开李梦阳。
这时候,最生气的人不是王老盟主,而是王稚登。
他觉得自己又被看不起了,你王世贞只知道找汪道昆,却没看他王稚登一眼。
从二十年前起,就一直这样看不起自己
所以王稚登站了出来,强行插入了对话说“王凤洲你身为吴人,对本乡文坛前辈及当代阐奇发藻之士概不在意,却独独对关西李梦阳咨嗟击节、命为绝倡
我以为李梦阳功崇而业浅,其诗调高而意直、才大而情疏、体正而律庸、力有余而巧不足也
如今天下士子相率为浮游滥之词,靡靡同风,岂不可悲”
如果说刚才王世贞和汪道昆还是就事论事,争的是理论路线,那王稚登就直接对人攻击了。
在旁边围观的林大官人终于也看不下去了,这就是天下最高端的文斗吗
再加几个脏字,就是当众互相骂街了,那自己可就终于有用武之地了。
这大明的文坛,果然没了他林泰来就不行啊。
所以林大官人站了出来,高大雄壮的身影仿佛把众人都笼罩在内。
然后又听到林大官人说“王老登是不是觉得,李梦阳作品矫枉太过,和平不及,摹仿刻深,却没有融会贯通,缺乏人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