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船缓缓的沿着运河,从扬州城南绕向城东,水次仓位于城东门外的运河对岸。
林大官人站在船头上,望着新修不过数十年的扬州城墙,嘴里对身边左护法张文问道“我这是第几次来扬州了”
张文答道“除了匆匆过境之外,应该算是第三次了。”
林大官人就说“正所谓事不过三,这次就应该彻底把扬州基业奠定了。”
当然在奠定基业之前,还要带领苏州卫漕军去水次仓,把第一批五万石漕粮交接入库。
如今守卫水次仓的官军都是苏州卫自己人,书吏也换成了苏州人,大部分还是从军余子弟中选拔出来的。
所以苏州卫漕军今年交割漕粮时,过程比往年轻松了许多,也不再有刁难克扣和吃拿卡要等糟心的事情发生。
虽然水次仓的主官是户部主事兼水次仓大使,但却在实务中像个透明人。
全部守卫官军是苏州卫,大部分书吏来自于苏州卫,那这唯一像是个外人的仓官还能说什么
而且这帮官军去年刚发起兵变,连巡抚和巡按都敢抓,区区一个仓官哪还敢大声说话。
于是苏州卫漕军上上下下对林大官人的敬仰,就更加深刻了。
其实这些漕军除了身份上是军籍,职业比较特殊以外,心态和普通百姓区别不大了。
谁能让他们收入大幅度增加,工作更轻松,人心就向着谁,就是这么简单。
苏州卫驻屯扬州水次仓官军的第一任把总是副千户赵大武,也是一起参加过历次哗变和兵变的老熟人了。
“这次林长官到扬州,还用不用兵”赵大武主动问道。
他很清楚,林大官人在扬州水次仓放数百苏州卫官军的意义是什么。
林泰来答道“走一步看一步,先做好出动准备吧,需要用的时候通知你。”
然后又吩咐说“水次仓旁边是官舍吧我二哥马上要来扬州,暂时没有合适地方安置。
把水次仓官舍最好的宅院腾出来,以后给我二哥居住,同时作为我们林氏盐业的总部。”
以后二哥住在这里绝对安全,一声招呼就能喊来数百同乡官军。
赵大武说“最好的宅院现在归仓官住着,一直是这样的。”
“让他滚我说的”林大官人客客气气的请求说。
赵大武点头道“明白了,三天内就腾出来。”
他很知道,林长官命令里的字越少,说明事情越急。
林大官人很满意,又问道“原则上,水次仓驻军每年一轮换,你有什么想法”
赵大武“嘿嘿”的笑了几声“扬州这边挺好,我挺愿意多呆几年。有个词怎么说的,乐不思蜀。”
回了苏州城,他赵大武就是一个放屁都不响的副千户,上面一大堆长官。
而在扬州城,他就是水次仓驻军的一把手,上面没什么人能管他。
而且别地漕军运送漕粮入库,还得奉承着他。
何况扬州城又不是荒凉偏僻地方,同样的繁华富庶,有什么必要一定回苏州去
人的际遇就是这么奇妙,要不是一年前,接受林坐馆收买后闹哗变,哪有今天这种享福。
把水次仓这边的事情处理完,林大官人就回了自己的宅邸。
是的,林大官人在扬州城也有宅邸了,这是陆君弼去年年底时提前置办的。
地点位于东关街附近,主要是距离东门利津门也不远,方便十分林大官人出城去水次仓。
格局是三路五进,相当气派的大宅子,主要是考虑到两点因素。
一是林大官人动辄带着上百“家丁”来扬州,宅子大了才好安置。
二是林大官人将要在扬州迎娶“平妻”,脸面上也要过得去。
林大官人站在略显空旷的中庭,对左护法张文说“好像缺了点什么”
张文很醒目的答道“缺女人。”又请示说“需要我和陆先生商量一下,怎么从汪家迎亲吗”
林大官人悠悠的说“远水不解近渴。”
张文转身就走“我这就去把白花魁接过来。”
林大官人想了想后说“还是我亲自去吧。”
最近这一年,白花魁作为扬州城最大的烫手山芋,一直被安置在汪家别院里。
不是没有本地豪强或者过路权贵心里偷偷觊觎过白花魁,但是想象到可能被几百大兵绑架或者抄家的后果,也只能偃旗息鼓了。
杨巡抚加马巡按的遭遇,还没过去多久
直到今天,许多人亲眼目睹苏州来的林大官人大摇大摆的来到这座别院,然后又被白花魁亲自迎接进去,心里的梦想就彻底破碎了。
虽然林大官人与白花魁见面次数不多,但是并不妨碍林大官人心中那维持四百多年的亲近感。
“我来迟了,让你孤单寂寞的在这里住了一年,都是我之过也。”林大官人一边往院里走,一边深情的表态说。
白花魁欲言又止,最后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