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林大官人就住在了浒墅关,与董税使喝酒应酬一番,第二天才回苏州城。
从枫桥转入枫塘时,忽然有一艘大船队超过了林大官人的座船。
林大官人皱眉道“这是谁的座驾”
左护法张文出去看了看,回来禀报道“是赵巡抚的”
林泰来无语,只能挥了挥手说“那就算了。”
眼看快到秋收了,按照惯例,江南应天巡抚会移驻苏州坐镇。
就是林大官人没想到,赵志皋来的还挺快。
同样是从扬州出发,赵志皋比自己晚走了一两天,居然和自己同时到达苏州城。
在外面时,林大官人唯恐赶不上孩子出生,一直在赶路,但到了苏州城反而不着急了,离家近怎么也能来得及了。
于是林大官人先进城,去了苏州卫卫署汇报公务。
见到指挥使李天佑,寒暄几句后,林大官人认真的禀报说
“虽然遇到了很多阻碍,但今年苏州最后一批漕粮已经顺利运入扬州水次仓,今年漕运差事完美收官。
另外我们苏州卫官军迎难而上,勇于克服一切困难,完全接管了扬州水次仓的防务,完成了朝廷对我们下达的诏令。
这次差事大体禀报完毕,李长官还有什么指示”
李指挥“”
他还能作出什么指示他还敢作出什么指示
你林泰来所说的克服一切困难,指的是带着两三百军兵,连续抓了江北的巡抚、巡按、兵备道吗
关键是,林泰来干了这些事后,还活蹦乱跳的回来了。哦,倒是被朝廷贬官了。
李指挥一边心里碎碎念,一边嘴上说“差事完成就好,上次你走的匆忙,也没把分署的选址定下来。”
林大官人连忙谦逊道“想开分署,起码也得是指挥佥事级别的人。而我现在被朝廷贬官,只是个千户了。
没有指挥官衔,还开什么分署,那不是贻笑大方么此事休要再提了”
李指挥说“苏州卫开这个分署,是为了管理运军和督运漕粮,而不是为了某个人所设。
而这些事务,还是由你来负责的,朝廷并没有免去伱的差遣。
如果说分署需要有指挥官衔的坐镇,那就让指挥同知老张去挂个名,平常事务就由你主持”
“这样不合适吧”林大官人迟疑着说。
李指挥使大手一挥,斩钉截铁的说“一切都合规,没什么不合适的这是军令,你不能抗命
其实位置我已经看好了,就在城墙下学士街上,距离胥门非常近,方便你出入城门
从那里步行一小会儿,就能出城门到胥江大码头和更新书院。”
林大官人无可奈何地说“那下官只能遵命了。”
李指挥恍恍惚惚有种错觉,好像是第一次从林泰来嘴里听到“下官”两个字。
然后林大官人又说“今天我刚回来,事情比较多,还要去拜访巡抚”
听到“巡抚”两个字,李指挥使更是很体贴的说“去吧我这里没什么事情,不打紧。”
目送林大官人离开后,左右长随对李指挥说“老爷对林大官人卖好可以理解,但有点过了吧”
李指挥很有智慧的说“他刚被朝廷贬官,肯定心情不佳,看什么都不顺眼。
在这种时候,对他卖好宁可过度,也不能不足”
林大官人走出苏州卫卫署时,心里还在嘀咕,怎么自己遇到的理论上是粗人的武官,都比文官更会做人
扬州卫那个万指挥,苏州卫这个李指挥,都是做人做事叫人很难挑出毛病。
离开卫前街,向南一个拐弯,就到了巡抚察院。
坐在察院的后堂,林大官人寒暄到“没想到老先生回来的如此快,在下差点错过了。”
赵志皋揶揄着说“我这一路上又不用写诗作词,所到馆舍必有林诗林词,行程自然较快。”
然后赵志皋又觉得,自己作为一个仕途失意经验非常丰富的长者,应该给刚遭受贬官的年轻人一点勉励,又开口说
“你也不用灰心丧气,仍要用心公务,本院可以在离任之前保荐你恢复原职。
所以你不能就此懈怠,要鼓起干劲只要你有业绩,本官为你升迁说话时也硬气。”
林泰来却答道“我这官职微不足道,但是现在却是老先生你最关键的时候啊。
去年江南钱粮征收完成的很不错,如果今年再接再厉,然后加上平乱功劳,你的政绩就很雄厚了。
明年开春漕粮起运后,我帮你在首辅那里使使力气,说不定真就能升为吏部侍郎。毕竟老先生你也是翰林出身,有资格进吏部做堂官。
再不济,凭借这两年在江南征收钱粮的业绩,也能去干个户部侍郎”
赵志皋不由得下意识道“当真如此”
林大官人勉励说“所以无论如何,老先生万万不能懈怠,要鼓起干劲
只要你今年有钱粮业绩,我为你升迁